天安字典

《于陵仲子》

时间: 2025-05-03 10:45:28

诗句

于陵有仲子,筑室自躬耕。

辟纑以为食,不肯从其兄。

而况区中士,欲与并飞缨。

高节固可嘉,由来无复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45:28

原文展示:

于陵有仲子,筑室自躬耕。
辟纑以为食,不肯从其兄。
而况区中士,欲与并飞缨。
高节固可嘉,由来无复情。

白话文翻译:

在于陵有位名叫仲子的贤人,他自给自足,亲自耕作,修建了自己的房子。
他用草编的农具来维持生计,不愿意跟随他的兄长去做官。
更何况那些城中的士人,想要与他一起追求显赫的名声。
他的高洁品格固然值得称赞,但他向来对世俗之事没有过多的情感。

注释:

  • 于陵:地名,可能指代一处地方。
  • 仲子:是指“仲”的儿子,通常指贤人。
  • 筑室:建造房屋,指自给自足的生活。
  • 辟纑:用草编制的农具,表示朴素的生活方式。
  • 飞缨:指官员的帽子,象征着权势和荣耀。
  • 高节:指高尚的节操和品德。
  • 无复情:没有再对世俗事物的情感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公溯,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在诗歌创作上以清新脱俗、风格独特而著称,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高洁品德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背景下,反映出当时士人对官场的看法与态度。在繁华的官场与清贫的田园生活之间,诗人选择了后者,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功名利禄的漠然。

诗歌鉴赏:

《于陵仲子》是一首颂扬高洁品德、反映士人理想的诗。诗中通过描绘仲子自耕自足的生活,展现了隐逸的理想和对世俗名利的拒绝。诗的开头以“于陵有仲子”引入,给人一种平和而清新的气息。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仲子在田间辛勤耕作的画面,强调了他对自给自足生活的向往,与世俗的官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辟纑以为食”不仅体现了仲子生活的简朴,更是对当时士人追求功名的讽刺。仲子不愿随其兄追求权势,表明他宁愿选择清贫而守节的生活。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这种高洁的品德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于陵有仲子”:开篇引入,定位地点和人物,显得简洁有力。
  2. “筑室自躬耕”:描绘仲子的自给自足,传达隐士的生活态度。
  3. “辟纑以为食”:使用草编工具,突出其简朴生活。
  4. “不肯从其兄”:强调仲子拒绝追随兄长进入官场,表明其理想选择。
  5. “而况区中士”:提到城中士人,暗示世俗竞争的激烈。
  6. “欲与并飞缨”:士人渴望荣华富贵,与仲子的选择形成对比。
  7. “高节固可嘉”:赞美仲子的高洁品德,点出其崇高理想。
  8. “由来无复情”:表明仲子对世俗的冷淡,反映出内心的超然。

修辞手法

  • 对比:仲子的生活与世俗士人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飞缨象征荣华富贵,而筑室则象征隐逸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赞美及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仲子:象征隐逸和高洁的理想。
  • 筑室:代表自给自足、宁静的生活。
  • 飞缨:象征权势、名利,代表世俗的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仲子”指的是谁? A. 一位隐士
    B. 一位将军
    C. 一位商人

  2. 诗中提到的“飞缨”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权势和名利
    C. 友情

  3. “高节固可嘉”中的“高节”指的是什么? A. 高尚的品德
    B. 高耸的山峰
    C. 高级的食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同样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
  • 《饮酒》陶渊明:歌颂田园生活与高洁品德。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与《于陵仲子》均描绘隐士生活,但前者更强调对自然的热爱,后者则更关注对世俗的冷淡。两者都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社会现实的对立。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研究》
  3. 《唐诗宋词鉴赏》

相关查询

台湾竹枝词 台湾竹枝词 台湾竹枝词 壮别 志未酬 自励 自励 浪淘沙  满江红 赠魏二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歃血为盟 犬字旁的字 润结尾的成语 满满登登 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豚蹄穰田 力疾从事 齒字旁的字 怪圈 养精储锐 包含加的成语 己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描着模儿 矫开头的成语 贪染 瘖蜩 慊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