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5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53:32
西山杂兴 其二
作者: 万邦荣 〔清代〕
远扣禅扉暮始还,
痕留芒履露斑斑。
云随野客同归岫,
花逐流泉乱出山。
寂历烟村孤犬吠,
萧条祠宇老僧间。
开缸独酌庭梧下,
明月无言过碧湾。
远远敲响禅房的门,傍晚时分我才回到家。
鞋上的露水留下斑斑痕迹。
云彩随着野外行人一同归去山岫,
花儿随着流泉奔涌而出山间。
幽静的烟村中,孤独的狗在吠叫,
萧条的祠宇里,老僧静静地坐在一旁。
我在庭院的梧桐树下独自饮酒,
明月无声地越过碧绿的湾水。
作者介绍:万邦荣,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山水自然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诗人游历西山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内心的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闲适与宁静。
《西山杂兴 其二》以写景抒情为主,诗人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山野中,体验到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对傍晚时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归家的心情。前四句描绘了归途的景象,云雾缭绕,花香四溢,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狗吠声和老僧的静谧,进一步加深了环境的清幽与孤寂,突显出一种人迹罕至的静谧之美。最后两句,诗人在梧桐树下独酌,明月映照,升华了个人的哲思与感伤,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由外而内,由景而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诗人超然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禅扉”指的是什么?
A. 寺庙的门
B. 山谷的入口
C. 酒缸
D. 小溪
诗人独自饮酒的地点是哪里?
A. 庭院的松树下
B. 庭梧下
C. 山顶
D. 湖边
“明月无言过碧湾”中“明月”象征什么?
A. 寂寞
B. 超然的境界
C. 夜晚的寒冷
D. 流动的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万邦荣的《西山杂兴 其二》在意境上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万邦荣的诗更突出个人的孤独感与内心的宁静,王维则更多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