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0:14:15
松竹不著花,密叶徒和帚。
江梅不藏叶,寒花缀枯朽。
独有龙焙茶,花叶秀而耦。
冰霜著群木,冻死十八九。
惟此百草灵,名可缀三友。
春雷迸雀舌,夜雨滴龙口。
皆萌哺啜心,谁假栽培手。
惟有蔡端明,识之在蒿蔌。
移根入北苑,金碧焕星斗。
夸作龙凤团,封成献元后。
问花何以报,牙舌甘鼎臼。
他时子复生,为公涤繁垢。
西风卷荷衣,披披不成幅。
清霜拆蕙囊,冽冽已成蓿。
如何独东篱,黄华笑寒菊。
物之有盛衰,循环若推毂。
世事良亦然,亦岂物所欲。
金钿鎔落日,零露洒寒玉。
人皆惜芳菲,谁复念幽独。
惟有陶渊明,殷勤费培沃。
簪花从帽落,捻酒醉商陆。
从此擅秋芳,芙桂非同录。
问花何以报,剪首荐醽醁。
他时更粉躯,为公采明目。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0:14:15
《上詹仲通县尉》
作者:华岳〔宋代〕
松竹不著花,密叶徒和帚。
江梅不藏叶,寒花缀枯朽。
独有龙焙茶,花叶秀而耦。
冰霜著群木,冻死十八九。
惟此百草灵,名可缀三友。
春雷迸雀舌,夜雨滴龙口。
皆萌哺啜心,谁假栽培手。
惟有蔡端明,识之在蒿蔌。
移根入北苑,金碧焕星斗。
夸作龙凤团,封成献元后。
问花何以报,牙舌甘鼎臼。
他时子复生,为公涤繁垢。
西风卷荷衣,披披不成幅。
清霜拆蕙囊,冽冽已成蓿。
如何独东篱,黄华笑寒菊。
物之有盛衰,循环若推毂。
世事良亦然,亦岂物所欲。
金钿鎔落日,零露洒寒玉。
人皆惜芳菲,谁复念幽独。
惟有陶渊明,殷勤费培沃。
簪花从帽落,捻酒醉商陆。
从此擅秋芳,芙桂非同录。
问花何以报,剪首荐醽醁。
他时更粉躯,为公采明目。
松树和竹子不开花,密密的叶子只能像扫帚一样和风相合。江梅没有叶子,寒花缀着枯死的枝头。只有龙焙茶的花叶秀雅而芬芳。冰霜覆盖了群木,冻死了十七八岁的年轻枝条。惟有这种百草灵,名字可以和三友相提并论。春雷像雀舌一样绽放,夜雨滴落如龙口。它们都哺育着生命,谁还需要人工栽培的手?唯有蔡端明,才识得它在蒿蔌之中。将根移入北苑,金碧辉煌如星斗。夸赞它像龙凤团般的美丽,献给元朝的皇帝。问花如何回报,牙舌甘如鼎臼。他日子再生,为公洗去繁杂的污垢。西风卷起荷衣,披披不成幅。清霜拆开蕙囊,冽冽已变为蓿。为何独有东篱,黄花嘲笑寒菊。万物有盛衰,循环如同推轮。世事也是如此,岂是物所欲。金钿融化于落日,零露洒落寒玉。人人皆惜芳菲,谁还会念及幽独。唯有陶渊明,殷勤地费尽心力去培沃。簪花从帽子上落下,捻酒醉于商陆。从此擅长秋芳,芙桂与众不同。问花如何回报,剪掉头发推荐醇美的酒。他日更换粉躯,为公采集明亮的目光。
华岳,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生动的意象表达内心的情感。
该诗创作于华岳担任地方官期间,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及对世事的看法。
这首诗以细腻的自然描写开篇,松竹、江梅等意象传达了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韧性。诗中通过龙焙茶这一意象,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欣赏。诗人巧妙地运用“春雷”和“夜雨”的对比,展示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强调了生命的自我成长与繁荣。
在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提及陶渊明等历史人物,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批判,显示了他在繁杂的世事中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诗的最后,结合个人的情感与对世事的反思,形成了一种哲理性的总结,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联。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生命的自我生长与坚韧,以及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三友”指的是哪三种植物?
A. 松、竹、梅
B. 竹、梅、荷
C. 梅、菊、兰
“春雷迸雀舌”中“雀舌”用来比喻什么?
A. 雷声的响亮
B. 春季的生机
C. 鸟儿的叫声
诗中提到的“蔡端明”是谁?
A. 一位著名诗人
B. 一位茶人
C. 一位画家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反思,展现了华岳对生命与人生态度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