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0:28
荻芽沉绿影,汀际合晶光。
摇识归鸿集,从知梦泽长。
云移千点曙,风转一行将。
凝立迷烟树,轻迁动夕阳。
参差香尾乱,珍重羽衣凉。
陈列龙沙白,书成太古苍。
修眉涵镜曲,仙桂缀蟾光。
沙起帘钩荡,洲平瑟柱张。
涛惊聊静婉,野旷恣疏狂。
酣寝云田腻,栖心蕙圃香。
气矜三楚国,神带九秋霜。
整翮聊烟水,回翔岂稻粱。
浣纱人伫久,垂钓客情忘。
悽怨依筠泪,闲愁托杜芳。
经寒知柳色,访旧忆莲房。
北望关云紫,西清落照黄。
息机非倦止,清警正遥望。
平展纹波縠,轻浮玉照肪。
遥天开画苑,活谱写潇湘。
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湖面,荻芽在水中沉沉漂浮,岸边的光影闪烁。归来的鸿雁在此聚集,似乎是在梦中游走。晨曦中的云彩缓缓移动,微风轻拂,带走一行行的思绪。站在烟雾缭绕的树下,夕阳的光影轻轻摇曳。香气四溢的草木,令人珍重那轻盈的羽衣。沙滩上白色的沙子,仿佛承载着古老的记忆。修长的眉目如镜,仙桂上的月光闪烁。沙上起伏的帘钩荡漾,洲平的水面声声如瑟。涛声中有静谧的婉约,而广阔的野外又恣意狂放。沉醉于云田的美好,心中栖息着蕙圃的芬芳。气势如三楚之国,神情如九秋的霜寒。整翮在烟水之上,回旋的身影不在乎稻米的丰饶。浣纱的人静静伫立,垂钓的人已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思念如筠竹般泪流,闲愁似杜鹃花般托付。经历寒冬才知柳色,拜访旧友时忆起莲房。向北眺望关口的紫色云彩,向西看去落日的黄昏。心神不再疲倦,清醒地遥望远方。平展的水波映着光影,轻盈的玉光在水面浮动。遥远的天空似画苑般打开,潇湘的美好在此被生动描绘。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静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儒学,反对清朝统治,作品多以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为主题。
《青草湖风泊同须竹与黄生看远汀落雁》写于王夫之生活的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湖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湖边风光图。诗人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将大自然的宁静与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相结合。在诗中,荻芽、归鸿、晨曦、夕阳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湖边的生机与和谐,后半部分则通过对人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人以“凝立迷烟树,轻迁动夕阳”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瞬间,烟雾缭绕,夕阳西下,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此时,诗人的心境则由外在的自然景象引发,流露出对人生、对友人的思念,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而层次分明,情感上则深沉而细腻,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归鸿”指的是什么?
A. 归来的鸿雁
B. 归来的船只
C. 归来的游人
D. 归来的风
诗中提到的“龙沙”指的是哪种自然景物?
A. 白色的沙滩
B. 绿色的草地
C. 蓝色的湖水
D. 红色的夕阳
王夫之与李白在自然描写上都有独特的风格。王夫之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王夫之在诗中更注重情感的渲染,而李白则侧重于气势的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