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7:3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7:38:41
悼亡四首 其三
王夫之
生来傲骨不羞贫,
何用钱刀卓姓人。
撒手危崖无著处,
红炉解脱是前因。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天生就有傲骨,不以贫穷而感到羞愧,何必要用金钱和权势来标榜自己?在危险的悬崖上放手一搏,没有依托的地方。而在红炉中得到的解脱,正是我之前所追求的原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对物质追求和社会地位的反思,反映了王夫之的儒道思想。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静斋,湖南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诗人,代表性思想为“以道治国”,强调道德修养和仁义。其诗歌以豪放、直率著称,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末清初,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王夫之以其个人的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反思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王夫之的《悼亡四首 其三》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更是对生活价值的深思。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傲骨”自喻,直言不讳地表达出他对贫穷的态度,拒绝对物质的依附,展现出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他以“撒手危崖”暗示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既是对自己处境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领悟。
“红炉解脱”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对比中揭示出一种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物质与精神的对立。这种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安宁的态度,体现了王夫之作为思想家的深邃哲理和人道关怀。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物质追求的反思,强调精神的独立和高尚,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王夫之对生活的哲思。
诗词测试:
诗中“傲骨”指的是:
A. 自信的品格
B. 贫穷的状态
C. 对财富的追求
“撒手危崖”的意思是:
A. 放弃追求
B. 面对危险
C. 寻求安逸
诗中“红炉解脱”象征着:
A. 物质的富裕
B. 精神的自由
C. 社会的安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对豪放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王夫之的诗歌与李白的作品在主题上都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对物质的超越,但王夫之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反思,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反映了各自的时代氛围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