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2:53
开图见嵩少,妙趣忽已领。
濛濛花源阴,窈窕多灵境。
石洞掞苔纹,天窗逗云影。
迎秋鹖冠凉,先雪荷衣泠。
长夜何所闻,龙鸣在西顶。
打开画图,看到嵩山的少许山影,顿时领悟了其中的妙趣。
朦胧的花源在阴影中,幽深的地方充满了灵动的境界。
石洞中湿润的苔藓纹理,天窗透出逗留的云影。
秋天来临,鹖鸟在凉风中高高飞翔,先前的雪覆盖了荷花的衣裳,透着寒意。
漫漫长夜中,听到的是什么呢?只听得龙吟在西边的山顶。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中的“龙鸣”可以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象征,代表着权威与力量。龙在中国文化中常与天、云、雨等自然现象相关联,代表着天子的权力与神秘。
作者介绍:王恭,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中体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恭对山水画的感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哲思,表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与思考。开篇即“开图见嵩少”,引入了作者对山水的直接感受,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接下来的“濛濛花源阴”,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似乎是隐喻在自然中隐藏着的灵动与诗意。
“石洞掞苔纹,天窗逗云影”,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细腻与变化,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气氛;而“迎秋鹖冠凉”,则将季节的变化融入其中,增加了诗的层次感与深度。
最后的“长夜何所闻,龙鸣在西顶”不仅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也引发了对自然声音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思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体现出文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鹖鸟”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自由的飞翔
c) 和谐的象征
d) 传统文化的代表
“长夜何所闻”的意思是?
a) 听到自然的声音
b) 思考夜晚的宁静
c) 听到龙的声音
d)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