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3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31:48
李好义的《望江南》
思往事,白尽少年头。曾帅三军平蜀难,沿边四郡一齐收。逆党反封侯。元宵夜,灯火闹啾啾。厅上一员闲总管,门前几个纸灯球。箫鼓胜皇州。
回忆往事,白发已染尽年轻的头颅。曾经指挥三军平定蜀地的艰难,沿边的四个郡一齐被收复。那些反叛的党羽却被封为侯爵。元宵之夜,灯火喧闹热闹非凡。厅堂里有一位闲散的总管,门前挂着几个纸灯笼。箫声和鼓声胜过了皇城的热闹。
李好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通过回忆往事,表达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
《望江南》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交织的作品。诗人在开篇以“思往事,白尽少年头”引入,直接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伴随着白发的飘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曾经指挥三军平定蜀地的艰难,展现了他曾经的壮志与抱负。
“逆党反封侯”一句,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的无奈与失望。在元宵节的欢乐场景中,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与空虚,似乎在热闹的表象下,隐藏着他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的失落。
最后的“箫鼓胜皇州”则是对比,虽然灯火辉煌,音乐喧闹,却显得更加触动人心,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与对现实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情感深度,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全诗通过对往昔的反思与现实的观察,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情感深刻而细腻。
诗中提到的“逆党”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势力?
“思往事,白尽少年头”中的“白”指什么?
元宵夜的场景有什么特点?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李好义的《望江南》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兄弟情深与家国之忧,而李好义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沉重。
以上是对李好义《望江南》的详细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