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1:4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1:45:08
冬日萧条公府清,
独将诸吏上高城。
而今何处异畴昔,
铁墓下闻狐夜鸣。
在寒冷的冬日,公府显得十分冷清,
我独自带着官吏们登上高城。
如今何处与往昔相比?
在铁墓之下,夜里能听见狐狸的鸣叫。
“铁墓”暗示着战争、死亡和历史的沉重,可能与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或人物相关,反映了作者对过去的沉思与感慨。狐狸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灵巧与狡诈,其夜鸣声更增添了一种荒凉的氛围。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社会的感慨。
此诗写于冬日,诗人可能因政务繁忙而感到孤独,同时也对昔日的繁华感到惋惜,反映了他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日的萧条与官场的冷清,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的怀旧和对现实的感慨。诗的开头“冬日萧条公府清”,直接描绘出严冬的寒冷与官府的冷清,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接着“独将诸吏上高城”,表现出诗人身处高处,俯瞰四周的孤独和对过去的回忆。最后两句则通过“而今何处异畴昔”引发对往昔的思考,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事物的变化。而“铁墓下闻狐夜鸣”则将孤独和死亡的主题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变化,构建出一种从现实到回忆,再到对未来的思考的情感流动。可以看出,梅尧臣在诗中不仅仅是在讲述个人的经历,更是对整个社会、历史和生命的深刻反思。这样的情感在古诗中尤为珍贵,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艺术才能。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诗人对过去的感受是怎样的?
A. 怀念
B. 轻视
C. 忘却
D. 不在乎
“铁墓”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富贵
B. 死亡
C. 生命
D. 战争
将梅尧臣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命的思考,但梅尧臣更注重社会的冷清与历史的沉重,而王维则倾向于对山水的赞美与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