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9:09
山隐幽居草木深,
鸟啼花落书沉沉。
行人杖履多迷路,
不是书声何处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秘的山居环境,四周草木茂盛,鸟儿在啼叫,花瓣随风飘落,周围一片宁静,书卷也沉重而安静。来访的行人手持拐杖,行走在迷路的山道上,若不是那书声,究竟要在何处寻找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确的历史典故,但隐居和山水的主题在中国文学中常见,代表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唐寅的作品融合了诗、书、画,尤其以山水画著称。他的诗风洒脱自由,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寅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书卷的沉迷。在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多处于失落状态的环境下,隐居成为一种自我庇护的选择,诗中透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唐寅的《山水画》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开篇的“山隐幽居草木深”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四周的草木茂密,似乎与世隔绝,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这种环境不仅是身体的隐居,也是心灵的归属。接下来的“鸟啼花落书沉沉”,更是将氛围推向了极致。鸟鸣和花落声交织在一起,代表了自然的生机与流逝,同时也隐喻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书卷沉重,似乎承载着作者的思考与情感,暗示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而“行人杖履多迷路”,则描绘了外来者的无奈和迷茫。他们在这幅宁静画卷中,失去了方向感。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象征了人们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的状态。最后一句“不是书声何处寻”,则引发出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强调了书籍和文化的重要性。在这首诗中,唐寅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山水隐居为背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迷惘的反思,强调了知识与智慧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山隐幽居草木深”是什么意思?
A) 山的隐蔽与幽静
B) 草木生长茂密
C) 以上皆是
“行人杖履多迷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迷失与无奈
B) 自由与探索
C) 喜悦与兴奋
诗中所提到的“书声”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声音
B) 知识与智慧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唐寅的《山水画》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隐居生活与自然的美,但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哲理性,而唐寅则更强调自然环境的细腻与文化的沉重。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风格的山水诗歌之美。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