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9:19
春林通一径,野色此中分。
鹤迹松阴见,泉声竹里闻。
草青经宿雨,山紫带斜曛。
采药知何处,柴门掩白云。
春天的树林中有一条小径,野外的色彩在这里分开。
鹤的足迹在松树的阴影中可见,泉水的声音在竹林里可以听到。
经历了整夜的雨水,草儿变得更加青翠,山的紫色在斜阳下显得柔和。
采药的人不知道去哪里,柴门紧闭,笼罩在白云之中。
诗中提到的“鹤”和“泉”,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隐逸生活与高洁的品德。鹤被视为长寿和清雅的象征,而泉水则象征着清澈与灵动。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他以才情横溢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隐居山林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选择远离世俗,寄情于山水。
《溪山翠图》展现了唐寅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篇通过“春林通一径”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山林图,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意盎然的自然中。接下来的“野色此中分”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野外的色彩与小径形成对比,构建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
在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细腻的自然声音,鹤的足迹与泉水的声音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草在雨水的滋润下变得更加青翠,山的紫色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柔和,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两句以“采药知何处”引出隐者的主题,柴门的闭合与白云的缭绕则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诗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好,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中提到的“春林通一径”是指什么?
“草青经宿雨”中的“宿雨”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现隐者生活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