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7:46
郑公赋政鬓如丝,符竹新分晋水湄。
招客远郊常置驿,论文古训旧笺诗。
汉庭行曳尚书履,泾谷曾刊隐士碑。
今日湖亭共游汎,追怀子美昔同时。
郑公担任政务,白发如丝;新分的符竹在晋水的岸边生长。
他常常在远郊设立驿站,招待来客,讨论古代的教诲与旧诗。
汉朝的尚书在这里行走,泾谷的隐士碑曾在这里刊刻。
今天我们在湖亭上一起游玩,追怀子美(杜甫)与我们同时的岁月。
李复,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质朴的风格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此诗作于李复游览湖亭时,借游玩抒发对历史及古人情怀的追忆,尤其是与杜甫的情感关联,表现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这首诗通过描绘郑公的政务与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崇敬。首联以郑公的形象开篇,点出诗人的怀古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诗中提到的“符竹新分”,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色,更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接下来的两联,诗人通过提及汉庭的尚书与泾谷的隐士碑,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厚重感和隐士文化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诗人将自己与杜甫的时代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子美”的怀念与追思,显示出一种对同代诗人相互欣赏的情感。这种怀古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自我反思。
整首诗以郑公的政务生活为起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表现出对同代诗人杜甫的怀念,展现出历史与文化交织的深度思考。
诗中“郑公赋政鬓如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郑公的赞美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政治的失望
“泾谷曾刊隐士碑”中提到的隐士主要指哪个文化现象?
A. 追求名利
B. 隐逸文化
C. 政治参与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李复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古代文化的追忆和人文情怀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加关注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结合。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各自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