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2: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2:42
次韵徐伯远木芙蓉
王之道 〔宋代〕
千林摇落见孤芳,
销得诗人赋拒霜。
高压菊花还独步,
静窥池水试新妆。
自怜衰病追欢懒,
忽睹骚吟引兴长。
何必採江重比并,
佳名艳色正相当。
在千树林中摇落的花儿里,唯有那孤独的木芙蓉显得格外美丽。
诗人因受到霜打而无奈地赋诗,菊花在高高的台阶上依然独自盛开。
静静地凝视着池水,试图为自己打扮一番。
我怜惜自己衰老生病,追求欢乐却懒散无力,
忽然看到骚人吟咏,引发了我内心的兴致。
何必再去江边重重比较,
美名与艳色本就相互相称。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鲜有详细记载,但其作品以清丽见称,常流露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此诗是王之道对徐伯远的木芙蓉诗作的次韵,展现了他对自然美和诗人心境的理解,反映了当时的文人情怀和生活状态。
这首诗以描绘木芙蓉的孤独之美为开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首句“千林摇落见孤芳”,以“千林”对比“孤芳”,突显了木芙蓉的独特和坚韧,表达了在纷繁复杂的自然中,仍有一些美丽的存在。诗人通过对木芙蓉的赞美,表现出对孤独美的欣赏和对环境的深切体悟。接下来的“销得诗人赋拒霜”,则揭示了诗人在经历生活的风霜后,依然坚持创作的决心和态度。
诗中提到的“高压菊花还独步”,暗示了菊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的高洁和坚忍,而“静窥池水试新妆”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形象的关注与思考。接着,自怜的情感在“自怜衰病追欢懒”中得以体现,诗人虽有衰老之感,却仍渴望欢乐的追求。
最后两句“何必採江重比并,佳名艳色正相当”,则是诗人对比他人和自我价值观的反思,强调了人的内在美与名声的统一,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王之道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孤独美的赞美。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孤独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在生活的磨难中,仍然追求内在的美和精神的满足,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的“孤芳”指的是哪种花?
诗人对自己衰病的态度是?
“何必採江重比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