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5:24
和陈勉仲赠淮西漕吴介之二首
威严霜肃德春阳,
民感澄清涕泗滂。
畏壘大穰知不晚,
三年端可笑庚桑。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阳光与严肃的霜气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威严感。百姓因清明的政令而感动,泪水直流。人们畏惧大堤的修筑,意识到这不是一件晚来的事情,而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或许能笑谈起庚桑的事迹。
王之道,字宗道,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深厚的学识与高尚的品德而受到尊重。他的诗风严谨,常以自然和人事相结合,表现出深邃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人事关系,反映出对政治清明与民生安定的期望。
这首诗以威严的霜气与温暖的春阳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与思考。首句通过“威严”与“霜肃”传达出一种严峻的氛围,随即转入对德政的赞美,反映出社会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期待。诗中提到的“民感澄清”强调了政治清明对民众生活的重要性,泪水的流淌则象征着感动与希望。后两句以“畏壘大穰”引入对社会建设的重视,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关注。诗的最后一句则以“可笑庚桑”点明经过三年的努力后,社会的进步与成就将会被后人所铭记,具有一种乐观的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与对民生的关注,强调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传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威严霜肃”中的“霜”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庚桑”主要指代什么?
王之道与杜甫的作品都强调了对政治清明与民生安定的关注,王之道通过自然景象展现情感,而杜甫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民生困苦,二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