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0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00:05
梅尧臣的《和通判太博鸡冠花十韵》:
神农记百卉,五色异甘酸。
乃有秋花实,全如鸡帻丹。
笼烟何耸耸,泫露更团团。
取譬可无意,得名殊足观。
逼真归造化,任巧即雕剜。
赤玉书留魏,丹砂句诵韩。
诚能因物比,谁谓一时难。
有客驱辞颖,临风运笔端。
尝嗟古吟缺,每惜此芳残。
揣情苦精妙,继音惭未安。
神农曾记载过百种植物,五彩的花朵各有不同的甘甜与酸涩。
其中有一种秋天绽放的花,其果实就像鸡的冠一样鲜红。
烟雾缭绕,花影摇曳,露珠点滴,宛如团团珠玉。
借用比喻是无心之事,然而这个名字却值得细细品味。
它的形态逼真,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任凭工匠随意雕刻。
赤玉的诗句留传于魏国,丹砂的文章被韩愈所吟诵。
只要能够以物喻理,谁说创作是那么困难呢?
有位客人在风中挥洒笔墨,写下了他的辞章。
我常常感叹古代的吟唱有所不足,尤其惋惜这美丽的花已然凋零。
我揣摩着情感的精妙,继续吟唱时却感到自愧不如。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青莲,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作品常以自然景物、社会现实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梅尧臣与友人通判太博游玩时,借鸡冠花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和通判太博鸡冠花十韵》是一首描绘自然的诗作,诗中以鸡冠花为引子,展现了作者对花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开篇即提到神农记载百卉,体现了古代人对植物的敬重与珍视,接着通过对鸡冠花的描绘,展现其美丽的外形与色彩,寓意自然之美的独特性。
诗中“笼烟何耸耸,泫露更团团”一句,利用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花在晨雾中的动人景象,读来如临其境,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清新自然的氛围。接着,作者提出“取譬可无意,得名殊足观”,表现了他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和思维的深度,通过花的比喻引申出创作的灵感与过程,强调了自然界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密切联系。
后半部分,诗人回顾古代诗歌的不足与个人创作的惭愧,表达出一种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体而言,诗作通过对鸡冠花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生命美好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鸡冠花的描绘,表达了自然之美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历史文化的敬意,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哲理探讨。
诗词测试:
选择题:神农记载了多少种植物?
填空题:鸡冠花的颜色像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赤玉和丹砂分别代表自然与人文。(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