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0:25
原文展示:
物情竞纷纭。至理自宜贯。达观傥不融。居然见真赝贝月。
白话文翻译:
世间万物情感纷繁复杂,但至高的真理应当贯穿其中。如果达观的态度不能融会贯通,那么真假美丑就会显而易见。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陆机在文学上成就卓著,尤其擅长五言诗,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陆机对世间复杂情感与真理关系的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态人情中,陆机强调真理的统一性和达观态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辨别真伪,看清事物的本质。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对比“物情”的纷纭与“至理”的贯穿,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世态的洞察。诗中“达观傥不融”一句,警示人们若不能以超然的态度理解世界,就难以分辨真伪。最后“居然见真赝贝月”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暗示在达观的眼光下,真假美丑自然显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陆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真理与世态的辨析,强调在复杂多变的世态中,真理的统一性和达观态度的重要性,以及这种态度对于辨别真伪的关键作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至理自宜贯”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真理应当复杂多变 B. 真理应当贯穿一切 C. 真理应当被忽视 D. 真理应当被遗忘
“达观傥不融”中的“达观”指的是什么? A. 对事物有深刻理解并能超然看待的态度 B. 对事物漠不关心的态度 C. 对事物过分关心的态度 D. 对事物一知半解的态度
诗中“居然见真赝贝月”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