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忆杨十二》

时间: 2025-07-27 23:45:53

诗句

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

只为情深偏怆别,等闲相见莫相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45:53

原文展示:

忆杨十二
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
只为情深偏怆别,等闲相见莫相亲。

白话文翻译:

你走时正值芍药花盛开,我还可以用它赠送你;如今看着那些已经凋零的花朵,春天也已过去。
只是因为情深而倍感离别的伤感,平常见面却不再亲近。

注释:

  • 芍药:一种花,象征美丽和爱情。
  • 残花:指已经凋谢的花,表示美好的事物已经过去。
  • 情深:指深厚的感情。
  • 怆别:指伤感的别离。
  • 等闲:指平常的,随意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公度,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合称“元白”。他的诗歌多描写人生的感悟,情感细腻,以“新乐府”闻名,强调社会现实问题。

创作背景:

《忆杨十二》创作于元稹对杨十二的思念之际,表现了他对友人离别的惆怅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折射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忆杨十二》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芍药花的描摹,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痛苦。开篇“去时芍药才堪赠”,描绘了离别时的美好情景,正值芍药花开,象征着友谊的美好和珍贵。而“看却残花已度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花虽盛开却终将凋零,隐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疏远。

“只为情深偏怆别”,诗人将情感的深厚与离别的惆怅结合,表现出因情而生的苦楚。最后一句“等闲相见莫相亲”,更是将离别后的冷淡感推向高潮,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经历了离别后变得陌生而疏远。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离别后的无奈,体现出唐诗的典雅与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时芍药才堪赠:离别时正值芍药花开,象征着美好和赠予。
  2. 看却残花已度春:如今已是春去花谢,暗示时光流逝,旧日的美好不再。
  3. 只为情深偏怆别:因情感深厚而感到离别的伤感,不是简单的分别。
  4. 等闲相见莫相亲:即使再见面,也难以回到从前的亲密关系,情感的疏远感叹。

修辞手法:

  • 对偶:如“去时”与“看却”,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芍药花象征着美好的友谊与感情。
  • 反语:最后一句的“等闲”,表面上是平常,实际上蕴含深沉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离别的思索展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因离别而来的无奈与惆怅,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及时光的无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芍药:象征爱情与友情的美好。
  • 残花:暗示失去与时光的流逝。
  • :象征生机与希望,而“度春”则表示希望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花?

    • A. 牡丹
    • B. 芍药
    • C. 菊花
  2. 填空题:诗中“只为情深偏__”中缺少的词是?

  3. 判断题:诗人对离别的感觉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答案:

  1. B. 芍药
  2. 怆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 《忆杨十二》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描写了离别的伤感,但《忆杨十二》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更多展现了友谊的宽广与深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贺三舍人新入西掖 贺吕佑之谏议 贺将作孔监致仕 贺范舍人再入西掖 贺毕翰林 和朱严留别 和仲咸杏花三绝句 和仲咸杏花三绝句 和仲咸杏花三绝句 和仲咸诗六首之四和与卢氏宋少府话旧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信不约 舞凤飞龙 臣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远怀近集 禁舍开塞 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己字旁的字 注音符号 雅俗共赏 问结尾的成语 巾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系马埋轮 纮覆 戳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