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3:24
池莲憔悴无颜色,园竹低垂减翠阴。
园竹池莲莫惆怅,相看恰似主人心。
池中的莲花因衰败而失去了颜色,园中的竹子因低垂而减少了翠绿的阴影。
竹子和莲花不要感到惆怅,因为它们的样子正好映照了主人的心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并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常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见到这种通过自然景象来寓意人心的手法。
作者介绍: 杨昭俭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其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家园中所作,表达了对家园美好景色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中描写的池莲与园竹,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这首诗以池中的莲花和园中的竹子为主角,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紧密联系。“池莲憔悴无颜色”,开篇即以莲花的凋零引入,给人以伤感的视觉印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而“园竹低垂减翠阴”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受,竹子的低垂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暗示着主人的心情的沉重与忧伤。
接下来的“园竹池莲莫惆怅”,则以一种劝解的语气,提醒竹子和莲花不必为此感到惆怅,这种情感的转变让整首诗有了更深的层次。最后一句“相看恰似主人心”则将自然与人心巧妙结合,竹子和莲花的状态恰恰反映了主人的内心世界,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哲思。
整首诗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却又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与接受,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无常与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心的密切联系,表明即使在衰败和低落中,也应保持一份平和与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池莲”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话强调了什么?
“莫惆怅”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