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家园》

时间: 2025-07-27 21:43:25

诗句

池莲憔悴无颜色,园竹低垂减翠阴。

园竹池莲莫惆怅,相看恰似主人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43:25

原文展示:

池莲憔悴无颜色,园竹低垂减翠阴。
园竹池莲莫惆怅,相看恰似主人心。

白话文翻译:

池中的莲花因衰败而失去了颜色,园中的竹子因低垂而减少了翠绿的阴影。
竹子和莲花不要感到惆怅,因为它们的样子正好映照了主人的心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憔悴:形容凋零、枯萎的样子。
  • 颜色:指花的颜色,这里用来形容莲花的衰败。
  • 低垂:指竹子因为生长或风吹而下垂。
  • 减翠阴:减少了竹子所带来的绿荫,翠绿的阴影。
  • 惆怅:忧愁、失落的心情。
  • 相看:彼此相望,看着对方。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并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常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见到这种通过自然景象来寓意人心的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昭俭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其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家园中所作,表达了对家园美好景色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中描写的池莲与园竹,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池中的莲花和园中的竹子为主角,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紧密联系。“池莲憔悴无颜色”,开篇即以莲花的凋零引入,给人以伤感的视觉印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而“园竹低垂减翠阴”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受,竹子的低垂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暗示着主人的心情的沉重与忧伤。

接下来的“园竹池莲莫惆怅”,则以一种劝解的语气,提醒竹子和莲花不必为此感到惆怅,这种情感的转变让整首诗有了更深的层次。最后一句“相看恰似主人心”则将自然与人心巧妙结合,竹子和莲花的状态恰恰反映了主人的内心世界,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哲思。

整首诗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却又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与接受,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莲憔悴无颜色”:池塘中的莲花因环境或时间的影响而枯萎,失去色彩,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园竹低垂减翠阴”:园中的竹子由于生长或其他原因低垂,减少了它所带来的阴影,象征着生机的减少。
  • “园竹池莲莫惆怅”:对竹子和莲花的劝慰,表明即使外在的环境不佳,也不必感到忧伤。
  • “相看恰似主人心”:竹子和莲花的状态反映了主人的内心情感,展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和莲花的状态比作主人的心情,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赋予竹子和莲花情感,使得自然景物有了人的情感特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无常与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自然景物与人心的密切联系,表明即使在衰败和低落中,也应保持一份平和与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莲:象征着纯洁与美好,但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园竹:象征着坚韧与生机,然而在低垂中也体现了生命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池莲”象征什么?

    • A. 坚韧
    • B. 脆弱与美好
    • C. 忧伤
  2. 诗的最后一句话强调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 C. 生命的短暂
  3. “莫惆怅”的意思是什么?

    • A. 不必感到忧伤
    • B. 感到快乐
    • C. 忧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如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物,反应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体现了相似的主题与情感。王维通过山水写意,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李参政龙鹤山庐 吴府君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于省记为韵语以记之舟中马上随得随书不复叙次 其八 念奴娇(绵州表兄生日绍定壬辰五月) 袁参政挽诗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 水调歌头 登冠山次瞻叔兄壁间旧韵 水调歌头(江东漕使兄高瞻叔生日端平丙申五月) 续和李参政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忠心贯日 包含画的成语 衣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抑挫 血字旁的字 天人胜处 爿字旁的字 包含驭的词语有哪些 馔玉炊珠 细浪 被动 革字旁的字 中徽 玉惨花愁 凌霄之志 含苞欲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