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3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37:41
金台夕照
作者:林环 〔明代〕
高台曾此置黄金,人去台空碧草深。
落日未穷千里望,青山遥映半城阴。
雁将秋色来平野,鸦带寒光过远林。
昭代贤才登用尽,不须怀古动长吟。
在这高台上曾经放置过黄金,如今人已离去,只有碧绿的草丛在这里生长得深沉。
落日的余晖尚未尽头,可以远眺千里之外,青山在远处映衬着半城的阴影。
大雁带着秋天的气息飞过平坦的田野,乌鸦带着寒光飞过遥远的树林。
过去伟大的贤才已经用尽,不必怀念古人而频频长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昭代贤才”指的是历史上被广泛赞誉的优秀人才,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作者介绍
林环,明代诗人,生于福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深邃的哲理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常常蕴含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金台夕照》创作于林环晚年,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冀,体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金台夕照》通过对高台、落日、青山、雁、鸦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秋日画面。诗中,诗人以“高台曾此置黄金”开篇,抒发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而“人去台空碧草深”则暗示了人事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落日的景象引导读者从自然景观过渡到内心的感受,诗人借此表达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
随着“雁将秋色来平野,鸦带寒光过远林”的描写,诗人通过鸟类的迁徙,象征性地传达了秋天的来临和生命的轮回。最后两句“昭代贤才登用尽,不须怀古动长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现实的无奈,激发了读者对过往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抒情的细腻,又有哲理的深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激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高台曾此置黄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怀旧
B. 欢乐
C. 恐惧
“昭代贤才登用尽”中的“昭代”指的是哪个时期?
A. 现代
B. 古代
C. 未来
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伤感
C. 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金台夕照》与王之涣的《登高》均表达了对人生与时间的感慨,但《登高》更显豪情壮志,而《金台夕照》则更为细腻和忧伤。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