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33
赠天竺比邱梵名娑羯延主北禅古刹十六韵
作者: 龙膺 〔明代〕
世阅三千外,程逾十万强。
须弥经日月,沙界饱风霜。
崭崄攀猱狖,岩穷狎虎狼。
佩镰炊石火,洗钵漱冰浆。
赤脚寒无著,华颠岁亦忘。
芜菁烹作糁,毡罽绩为裳。
吹角驱魔鬼,持珠诵法王。
唐音通呗咒,胡语省迎将。
细齿如童龀,庞眉自老苍。
娑婆同印度,膻浊混氐羌。
二伴来殊域,三生话旧邦。
黧皮俱瘦肋,绀目并凹眶。
合掌跏趺惯,垂腰辫发长。
慈悲无怨爱,解脱得清凉。
为说宰官法,偕登选佛场。
北禅金布地,卓锡待支郎。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天竺比丘(僧人)和北禅古刹的敬仰与思考。诗中提到的人生经历、修行的艰辛,以及对佛法的追求,都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龙膺,明代诗人,以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常常融合了对宗教、哲学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重视,以及诗人对修行生活的感悟。它不仅是对北禅古刹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人生、信仰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开篇以“世阅三千外,程逾十万强”引入,强调人生的旅途与阅历的丰富,展现了作者对修行过程的反思。诗中多次提到自然的艰难与修行的辛苦,如“赤脚寒无著,华颠岁亦忘”,表现出无畏与坚定的信念。诗人在描写修行者的生活时,使用了“芜菁烹作糁,毡罽绩为裳”这样的细节,生动地再现了简朴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从对艰难环境的描绘,到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最终达到对慈悲与解脱的领悟。结尾的“北禅金布地,卓锡待支郎”则以期望的语气,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佛法传播的热切。这种对比与对话的形式,使得诗歌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形式上也充满变化,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
逐句解析
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传达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例如,“须弥经日月,沙界饱风霜”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修行者面对的艰难险阻。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如“赤脚寒无著”对比于“华颠岁亦忘”,前者描绘了修行者的艰辛,后者则体现了内心的淡泊与超然。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吹角驱魔鬼”,通过生动的形象增强了宗教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修行者生活的真实刻画,以及对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强调了慈悲、解脱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须弥”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赤脚寒无著”意指?
诗的主题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