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1:0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1:02:47
赠梦英大师
作者: 杨昭俭 【唐代】
纪赠歌诗数百人,
序师多艺叶求新。
未言篆隸飞龙凤,
且说风骚感鬼神。
琴有古声清耳目,
鹤无凡态惹埃尘。
英公所学还如此,
不错承恩近紫宸。
这首诗是赠送给梦英大师的,写了许多人作诗作歌的情景,开篇赞美老师的多才多艺,追求创新。虽然没有谈及篆书和隶书的飞龙与凤凰,但却提到风骚之作能感动鬼神。古琴的声音清晰悦耳,白鹤的姿态超凡脱俗,令人不觉尘世的喧嚣。英公所学也如同这些,确实承蒙恩惠,靠近皇帝的紫宸。
作者介绍
杨昭俭,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艺术的追求与对师长的敬仰,风格多样,擅长于表达情感与意象的结合。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文人雅士崇尚诗词歌赋的时期,梦英大师可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或书法家,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其的敬意和赞美,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绝句的方式,音韵和谐,结构紧凑,展现了唐诗的典雅与丰富。诗中不仅赞美了梦英大师的才华,还通过种种意象展现了古琴与白鹤的超凡脱俗,强调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尤其是“琴有古声清耳目,鹤无凡态惹埃尘”,两句将琴声与鹤的形象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幽静而高远的境界,给人以心灵的宁静。
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篆隶书法的内容,却通过“未言篆隸飞龙凤”暗示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推崇。最后一句“不错承恩近紫宸”则体现了对梦英大师的感激之情,诗人不仅感受到大师的教诲,更是对其所代表的文化传统的敬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飞龙凤”与“风骚”,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艺术的追求与对师长的感恩,展现了唐代文人对文化传统的尊重与传承。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琴”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英公”指的是谁?
答案:1. A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