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丁香结 和清真》

时间: 2025-05-11 08:17:52

诗句

金井生寒,藓阶铺雪,枝动乱花飘陨。

恨景光流迅。

焙麝屑、渐觉难销衣润。

旧情劳暗想,兰膏灺、倦睫更忍。

推衾频起,永夜坐等,铜壶滴尽。

风引。

似望里仙山,误却红围翠阵。

语掐新篁,诗题片叶,但留微晕。

闻道歌罢绣席,蜡泪堆盈寸。

怜羁人谁伴。

祗为相思瘦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8:17:52

原文展示

金井生寒,藓阶铺雪,枝动乱花飘陨。
恨景光流迅。焙麝屑渐觉难销衣润。
旧情劳暗想,兰膏灺倦睫更忍。
推衾频起,永夜坐等,铜壶滴尽。
风引。似望里仙山,误却红围翠阵。
语掐新篁,诗题片叶,但留微晕。
闻道歌罢绣席,蜡泪堆盈寸。
怜羁人谁伴。祗为相思瘦损。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金井,苔藓铺满了阶梯,树枝摇动,花瓣纷纷飘落。
我恨这光阴流逝得如此迅速。焚香的麝香渐渐觉得难以消散衣襟上的香气。
旧情让我暗自思念,兰膏的香气使我疲惫,眼睛更加无奈。
我常常推开被子,频频起身,在漫长的夜里等待,铜壶里的水滴得一滴不剩。
风引着我的思绪,仿佛在遥望那仙山,却误了红围翠阵的美好。
轻声细语间,掐着新竹,题下片段的诗句,留下的只是微弱的晕影。
听说歌声已在绣席上停歇,蜡泪积成寸许。
怜惜远方的旅人,谁来陪伴?只因思念相思而日渐消瘦。

注释

  • 金井:寒冷的井,象征凄冷的环境。
  • 藓阶:苔藓覆盖的阶梯,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
  • 焙麝屑:点燃香料的过程,体现对旧情的留恋。
  • 兰膏:兰花的香膏,象征美好的情感。
  • 铜壶:古代用铜制成的壶,常用来盛水,象征等待的孤独。
  • 新篁:新竹,象征新生与希望。
  • 蜡泪:蜡烛滴下的泪,寓意思念的悲伤。

典故解析

  • 仙山:常指超脱世俗的理想境地,反映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红围翠阵:可能指美丽的女子或优雅的环境,表现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在寒冷的季节里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展现了一个文人特有的情怀。

诗歌鉴赏

《丁香结 和清真》是一首充满情感纠葛的诗作,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全诗以“金井生寒”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随之而来的“藓阶铺雪”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的感觉。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不仅是背景,更是情感的映射。

“恨景光流迅”一句道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恨意,随后的“焙麝屑渐觉难销衣润”则将思念与香气结合,展现出对旧情的眷恋。诗人在“推衾频起,永夜坐等”中表现出内心的焦虑与等待,似乎在期待着某种回应或解脱。

整首诗在情感的层次上逐渐深入,从对环境的描绘到对内心情感的剖析,表现出诗人对孤独和思念的深刻理解。结尾“只为相思瘦损”一句,既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无奈与悲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井生寒,藓阶铺雪:开篇即设景,描绘寒冷的环境,暗示情绪的沉重。
  2. 枝动乱花飘陨:花瓣飘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逐渐消逝。
  3. 恨景光流迅:表达对时间流逝的遗憾。
  4. 焙麝屑渐觉难销衣润:香气难以散去,象征着对过往的执念。
  5. 旧情劳暗想:旧情难忘,内心的思念加重。
  6. 兰膏灺倦睫更忍:兰膏的香气令人困倦,增加了诗人的无奈感。
  7. 推衾频起,永夜坐等,铜壶滴尽:夜晚漫长,等待的无奈,铜壶的滴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8. 风引。似望里仙山,误却红围翠阵:风引发思绪,提及理想的美好却又与现实相悖。
  9. 语掐新篁,诗题片叶,但留微晕:言语与诗句的细腻触感,留下模糊的印象。
  10. 闻道歌罢绣席,蜡泪堆盈寸:歌声终止,泪水积累,悲伤愈加明显。
  11. 怜羁人谁伴。祗为相思瘦损:对孤独的怜惜,思念使人憔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蜡泪”暗喻思念的泪水。
  • 拟人:如“铜壶滴尽”赋予静物以生命,强调时间的流逝。
  • 对仗:如“推衾频起,永夜坐等”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思念与孤独展开,表现出诗人对旧情的追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充满了情感的深邃与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井:象征凄冷与孤独。
  • 藓阶:时间的沉淀与无情。
  • 兰膏:美好情感的遗存。
  • 铜壶:孤独的等待与时间的流逝。
  • 蜡泪:思念的悲伤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井生寒”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A. 温暖的回忆
    B. 寂寞与寒冷
    C. 欢乐的聚会

  2. “铜壶滴尽”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友情的消逝
    C. 爱情的甜蜜

  3. 诗中提到的“兰膏”象征什么? A. 对美好情感的留恋
    B. 对生活的厌倦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情感的思念,但更偏向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情感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
  • 《情感与意象: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拟四愁诗四首 其四 拟四愁诗四首 其三 拟四愁诗四首 其二 拟四愁诗四首 其一 霖雨诗 七哀诗二首 其二 七哀诗二首 其一 招隐诗 赠虞显度诗 登成都白菟楼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外敷 满面羞愧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不明不白 旅主 毛手毛脚 锦熏笼 升官发财 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字旁的字 包含闪的成语 攘往熙来 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水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匸字旁的字 沥血叩心 士字旁的字 拘拘儒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