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1:50
久不看镜须之白者众矣得数语寄成父兼示儿侄 赵蕃 〔宋代〕
始白才二三,今白乃四五。 萧萧十数茎,底用更缕数。 年来悼亡悲,老至作诗苦。 外形虽由中,不应遽如许。 叹息计此身,几何不埋土。 而此尚低回,悄悄受群侮。 弟能教儿书,儿足事吾圃。 吾岂不可归,兹为寄门户。
起初只有两三根白发,现在却有四五根了。 稀疏的白发已有十几根,哪里还需要一根根去数。 近年来因悼念亡者而悲伤,年纪大了作诗也变得辛苦。 外貌的变化虽然由内心引起,但不应如此迅速。 叹息着计算自己的生命,还有多少时间不埋入土中。 然而我仍然徘徊不前,默默承受着众人的侮辱。 弟弟能够教导儿孙读书,儿孙们也能在我园中劳作。 我难道不能回家,只是为了寄托门户。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著名诗人,与当时著名诗人陆游、杨万里等交往密切。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白发增多的感慨,以及对家庭和儿孙的牵挂。诗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愁,同时也体现了对家族责任的承担。
这首诗以白发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庭责任的思考。诗中“始白才二三,今白乃四五”和“萧萧十数茎,底用更缕数”描绘了诗人白发的增多,形象生动。通过“年来悼亡悲,老至作诗苦”,诗人抒发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晚年生活的感慨。诗的最后,诗人提到弟弟能够教导儿孙读书,儿孙们也能在他园中劳作,表达了对家族未来的期望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心境和对家族的深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逝和家庭责任。诗人通过对白发的描写,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家庭责任的思考。诗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愁,同时也体现了对家族未来的期望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始白才二三,今白乃四五”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白发的增多 B. 诗人对白发的无奈 C. 诗人对岁月的感慨 D. 诗人对家庭的牵挂
诗中“年来悼亡悲,老至作诗苦”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B. 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感慨 C. 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思考 D. 诗人对家族未来的期望
诗中“吾岂不可归,兹为寄门户”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回家的渴望 B. 诗人对家族责任的承担 C. 诗人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D. 诗人对家族未来的期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