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7:10
舞腰
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
在舞蹈中,裙子随着旋转轻轻摇摆,手臂也随着舞动而悠然自得。虽然没有音乐的伴随,却依然显得娇美动人。未必那些年轻男子能知道我舞曲的错误,偶尔偷眼回头,只是为了不让舞姿受影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舞蹈的描绘,反映出当时文人对女性舞姿的欣赏和对情感的细腻观察。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二人合称“元白”。他以诗歌和散文闻名,作品多描绘人生哲理、爱情及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舞腰》创作于元稹的中年时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对女性美的欣赏与舞蹈艺术的流行。在唐代,舞蹈不仅是娱乐场合的重要部分,也是文人社交的一种方式。
《舞腰》是元稹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女性舞蹈之美的佳作。诗中描绘了舞者在舞动中裙摆轻扬,手臂如云,充分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优雅。开头的“裙裾旋旋手迢迢”将舞者的形象生动展现出来,仿佛能看到她轻盈的舞姿,听到她舞动时裙摆的轻响。这种描写不仅注重外在形象,更暗含了舞者内心的自信与骄傲。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提出即便没有音乐的伴随,舞者依然能够自得其乐,体现了对舞蹈本身的热爱与投入。而“未必诸郎知曲误”则展现了舞者对于外界评价的淡然,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自我表现的坚定信念。诗的最后一句“偷眼为回腰”更是将舞者的细腻情感与舞姿的互动结合,流露出一种若隐若现的情感张力。
整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舞蹈画面,更是对女性独立、自信精神的赞美,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多元审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舞者的舞姿,传达出女性自信与优雅的美,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欣赏与尊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舞者的动作是怎样的?
A. 缓慢
B. 灵动
C. 笨拙
诗人对音乐的态度是?
A. 依赖
B. 不在乎
C. 反对
“诸郎”是指什么?
A. 老人
B. 年轻男子
C. 小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