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舞腰》

时间: 2025-05-01 18:27:10

诗句

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7:10

原文展示

舞腰
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

白话文翻译

在舞蹈中,裙子随着旋转轻轻摇摆,手臂也随着舞动而悠然自得。虽然没有音乐的伴随,却依然显得娇美动人。未必那些年轻男子能知道我舞曲的错误,偶尔偷眼回头,只是为了不让舞姿受影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裙裾:裙子的下摆。
  • 旋旋:形容旋转的样子。
  • 迢迢:遥远,形容舞动的手臂似乎在远方。
  • 不趁音声:没有音乐的伴奏。
  • 自趁娇:自然地显得娇媚。
  • 诸郎:指年轻的男子。
  • 知曲误:知道舞曲的错误。
  • 偷眼:偷偷看。
  • 回腰:指舞姿转动的动作。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舞蹈的描绘,反映出当时文人对女性舞姿的欣赏和对情感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二人合称“元白”。他以诗歌和散文闻名,作品多描绘人生哲理、爱情及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舞腰》创作于元稹的中年时期,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对女性美的欣赏与舞蹈艺术的流行。在唐代,舞蹈不仅是娱乐场合的重要部分,也是文人社交的一种方式。

诗歌鉴赏

《舞腰》是元稹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女性舞蹈之美的佳作。诗中描绘了舞者在舞动中裙摆轻扬,手臂如云,充分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优雅。开头的“裙裾旋旋手迢迢”将舞者的形象生动展现出来,仿佛能看到她轻盈的舞姿,听到她舞动时裙摆的轻响。这种描写不仅注重外在形象,更暗含了舞者内心的自信与骄傲。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提出即便没有音乐的伴随,舞者依然能够自得其乐,体现了对舞蹈本身的热爱与投入。而“未必诸郎知曲误”则展现了舞者对于外界评价的淡然,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自我表现的坚定信念。诗的最后一句“偷眼为回腰”更是将舞者的细腻情感与舞姿的互动结合,流露出一种若隐若现的情感张力。

整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舞蹈画面,更是对女性独立、自信精神的赞美,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多元审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裙裾旋旋手迢迢:通过“裙裾”与“手”的对比,展现了舞者的灵动与优雅。
  • 不趁音声自趁娇:强调舞者的自信与魅力,即使没有音乐也能吸引眼球。
  • 未必诸郎知曲误:表达了对外界评价的不在乎,舞者的自我意识更为重要。
  • 一时偷眼为回腰:展示了舞者在舞动中,与观众之间的微妙互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裙裾”、“手”等意象比喻舞者的轻盈。
  • 对仗:前两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舞者的情感与动作拟人化,体现其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舞者的舞姿,传达出女性自信与优雅的美,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欣赏与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裙裾:象征女性的柔美与妩媚。
  • :代表舞者的灵动与自由。
  • 音声:暗示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反映出艺术的内在联系。
  • 诸郎:象征观众的目光,体现出社会对于女性表现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舞者的动作是怎样的?
    A. 缓慢
    B. 灵动
    C. 笨拙

  2. 诗人对音乐的态度是?
    A. 依赖
    B. 不在乎
    C. 反对

  3. “诸郎”是指什么?
    A. 老人
    B. 年轻男子
    C. 小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样描绘音乐与舞蹈的情感。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豪放与激情,反映唐代的文化氛围。

诗词对比

  • 元稹的《舞腰》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都展示了对表演艺术的赞美,但前者更侧重于舞者的个人感受,而后者则强调了音乐与情感的交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文集》
  • 《唐代文学与文化》

相关查询

画堂春·清溪 画堂春 有咏 画堂春•拂簟 画堂春•侍浴 画堂春•挥扇 画堂春•烹茶 画堂春•晒药 画堂春•浇花 画堂春•浣葛 画堂春 清明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肯的词语有哪些 无衣之赋 三秋 妖野 止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诡计多端 酉字旁的字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龍字旁的字 腾远 方字旁的字 茂典 包含苹的词语有哪些 平生之好 搴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