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1:49
小园避暑
作者:卫宗武 〔宋代〕
六月畏酷热,簟枕依林塘。
古木同臭味,幽鸟含宫商。
天孙云锦机,丹碧交荐香。
晴澜泛清薰,襟袂生微凉。
巉巉万石间,修筠间新篁。
羽葆列千挺,滟滟浮绿光。
林飚一戛击,环佩声铿锵。
披衣独危坐,意气超羲黄。
岂惟热恼除,冰雪置我肠。
却愁林外人,久苦炎威张。
天瓢忽倾倒,旱魃宜消亡。
是月已火流,不日占金穰。
时虽厌兵革,人或饱稻粱。
此园仅如握,无径不就荒。
犹喜卉木存,弗为斤斧戕。
扬扬桂吐芬,粲粲菊有芳。
清赏备四时,花辰复青阳。
太平本无象,嗣岁或小康。
於焉盍朋簪,一笑传清觞。
六月的酷热令人畏惧,躺在凉席上倚靠着林塘。
古树散发着同样的气息,幽鸟轻声吟唱着曲调。
天上的云彩像织锦般美丽,丹青和碧绿的香气交织在一起。
阳光照耀下,清风拂动,衣襟轻轻感受到一丝凉意。
高耸的山石间,竹林中新生的竹子摇曳。
多彩的羽扇在空中摇曳,绿光在水面上闪烁。
林间风声轻轻响起,仿佛环佩叮当作响。
我披衣独自静坐,心情超然,飘逸如同神仙。
岂止是消除炎热,心中却也清凉如冰雪。
却又担心外面的人们,久受炎热的折磨。
天空忽然倾泻而下,干旱的妖邪应该消失了。
这个月份本已火热,不久将迎来丰收的季节。
虽然时局多变,有人却饱享稻米的丰盈。
这园子只有手握之感,没有小径通往荒野。
我仍然欣喜于花草依存,不会因斧头而遭到毁灭。
桂花香气四溢,菊花绽放出美丽的花瓣。
四季的美好景致尽在眼前,花开时节又迎来阳光。
太平本无形象,来年或有小康。
在此我邀朋好友,举杯共饮清酒,分享这份宁静。
作者介绍:卫宗武,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风格清新脱俗,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炎热的夏季,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自己对炎热的厌恶和对清凉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小园避暑》是一首表现夏日炎热与自然和谐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夏天的酷热与自然的美好之间的对比。开篇的“六月畏酷热”便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对盛夏的畏惧。接下来的描写中,古木、幽鸟、天孙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炎热又令人向往的自然环境。
诗中多次提到的“清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清爽环境的渴望,尤其是在“晴澜泛清薰,襟袂生微凉”一句中,清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令人感到心旷神怡。此外,诗人通过描绘“羽葆列千挺,滟滟浮绿光”,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仿佛一幅生动的夏日画卷,传递出对自然的热爱。
随后的几句则转向对外界炎热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诗人对外界的“久苦炎威张”感到忧虑,表现了对社会动荡和人们苦难的关注。最后,诗人在此园中与友人共饮,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这种宁静的氛围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夏季的厌倦与对自然清凉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关心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诗人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友谊和生活美好的追求。
选择题:诗人在哪个季节表达了对酷热的畏惧?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古木同____味”中的空白应填入哪个词?
判断题:诗人对外面的炎热人群没有表现出关心。 (对/错)
《夏日绝句》与《小园避暑》均描绘了夏天的景象,但前者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更注重自然环境的描绘与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