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4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40:28
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
—— 杨万里
山历愁寡天,沙征恨多地。
两日行海滨,虽近弥不至。
遐瞻道旁堠,我进渠秪退。
大风来无隔,午燠皎安避。
今夕范氏庄,初觌三峰翠。
愈远故绝瑕,不多始足贵。
巉然半几出,蹙若一拳细。
轻霏澹脱秀,隤照烨春媚。
翫久有余佳,绘苦未必似。
今夕勿掩扉,月中对山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范氏庄的所见所感。
第一首中,诗人感到天空愁苦,沙地充满了怨恨。虽然沿海行走了两天,但依旧未能抵达目的地。远望路旁的茅屋,我走进去却又退出来。大风无处不在,正午的炎热让我难以避开。
第二首则描写了在范氏庄的夜晚,诗人第一次见到三座翠绿的山峰。远离故乡后,感觉尤其珍贵。山峰高耸,似乎快要突出来,像拳头一样细小。轻薄的云雾轻轻飘逸,映照着春天的光辉。
我在这里逗留已久,尽管美好,却不一定能如画中所见那般。今晚别关上门,月光中我将与山一起安睡。
作者介绍:杨万里(1180年-125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而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正月初三,诗人游历范氏庄,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杨万里的《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以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交融,展现出诗人对旅途的思考与感悟。首联“山历愁寡天,沙征恨多地”以阴郁的天气和艰难的旅程开篇,直抒胸臆,令人感受到一种愁苦的情绪。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述沿途的艰辛,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感。
而在描写范氏庄的夜晚时,诗人转而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欣赏,尤其是“三峰翠”的描写,显示了诗人眼中的山水之美。在诗的最后,诗人希望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借月光入眠,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首诗的情感波动显著,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也有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呈现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悟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对自然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该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山历愁寡天”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希望在月光下做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表现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生活情趣;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更强调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