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崔象之携长诗示予且欲以瘿木樽相付作诗谢之》

时间: 2025-05-18 16:07:55

诗句

君家瘿木樽,丑怪不可状。

自非好事者,弃置等盆盎。

作诗一千言,引类何其壮。

且思高世士,遗以资雅尚。

曰予林壑性,受此颇宜当。

我今衰病馀,卷缩就间放。

才非时用宜,兹器正相况。

敢邀高世名,自触讥与谤。

再拜谢佳意,君何授之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6:07:55

原文展示

君家瘿木樽,丑怪不可状。
自非好事者,弃置等盆盎。
作诗一千言,引类何其壮。
且思高世士,遗以资雅尚。
曰予林壑性,受此颇宜当。
我今衰病馀,卷缩就间放。
才非时用宜,兹器正相况。
敢邀高世名,自触讥与谤。
再拜谢佳意,君何授之妄。

白话文翻译

你家的瘿木樽,丑陋得无法形容。
除了那些好事者,没人会将它视为宝贝。
我写了一千言的诗,想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想想那些高士,留下的雅致之物。
我自认为与山林相契合,接受这个樽是合适的。
如今我已衰老多病,只能在小地方安放。
我的才华并不适合这个时机,而这个器具正好相配。
我敢于追求高名声,反而招来讥讽与谴责。
再次拜谢你的好意,君子为何要将其交给我这样的人?

注释

  1. 瘿木樽:瘿木是一种树木由于病虫害等原因导致的畸形生长,樽是盛酒的器具,形容其丑陋。
  2. 好事者:指喜欢追求奇特物品的人。
  3. 高世士:指那些追求高雅文化的人。
  4. 林壑性:指诗人的性情与自然环境的契合,表达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5. 卷缩:形容身体因病而显得瘦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维,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活跃于南宋初期。他的诗风多情而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常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韩维晚年,正值他身体衰弱、境遇困顿之际,表达了对高雅文化的向往与自身处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瘿木樽为引,表达了诗人对美和雅致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开篇对瘿木樽的描绘,充满了对丑陋事物的反思,表面上看似在批评,实际上折射出诗人内心对“雅”的渴望。诗中反复提到“高世士”与“雅尚”,表现了诗人对士人理想的追求,但同时又自谦自己的才华与时机,折射出他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反思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了对名声与评价的深刻思考。尽管诗人渴望被认同,但对外界的讥讽与谤言的敏感,使得他在追求的过程中倍感压力。全诗在风格上显得沉重而蕴藉,既有对美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对美与丑、名与利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君家瘿木樽:直接指向对象,强调其丑陋。
    • 丑怪不可状:形容其形态之怪异。
    • 自非好事者,弃置等盆盎:非追求奇物的人不会珍视,暗示社会对美的标准。
    • 作诗一千言,引类何其壮:写诗千言,意在塑造气势,表达抱负。
    • 且思高世士,遗以资雅尚:借高士之名进行自我审视,探讨文化传承。
    • 曰予林壑性,受此颇宜当:自我定位,认为与自然相合。
    • 我今衰病馀,卷缩就间放:身体衰弱,形象如同“卷缩”,无奈之感。
    • 才非时用宜,兹器正相况:表达才华与时代的错位感。
    • 敢邀高世名,自触讥与谤:渴望名声却招致非议,体现内心矛盾。
    • 再拜谢佳意,君何授之妄:最终以自谦收尾,反映对他人好意的感激。
  2. 修辞手法

    • 比喻:瘿木樽比喻丑陋与无用,反映社会对艺术的偏见。
    • 对仗:如“高世士”、“雅尚”等,增强诗的节奏感。
    • 反讽:对名声的渴望与现实的讥讽形成强烈对比。
  3.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美与雅致的追求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通过对瘿木樽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丑陋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瘿木樽:象征丑陋与无用,反映社会对艺术的偏见。
  • 高世士:象征理想与追求,代表高雅文化的理想化形象。
  • 林壑:代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象征诗人的理想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瘿木樽的态度是: A. 喜欢
    B. 厌恶
    C. 无所谓
    D. 崇拜

  2. 诗中提到的“高世士”主要指: A. 追求高雅的人
    B. 贫穷的人
    C. 普通百姓
    D. 不务正业的人

  3. 诗的主要主题是: A. 名利追求
    B. 自然美
    C. 人生无奈与追求
    D. 友情

答案:1.B 2.A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2. 《静夜思》- 李白
  3.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韩维的诗作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李白在追求豪放与自由中,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而韩维则在追求高雅与名声中,显得更加沉重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宋诗研究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捣练子 捣练子 捣练子 其二 捣练子 捣练子二首 其一 对饮 捣练子 捣练子 次南唐后主韵二首 其一 捣练子 喜秋 捣练子 捣练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乞灵药石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连篇絫牍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玉岭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彗汜画涂 手足无措 烟花女 弋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尘饭涂羹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公而忘私 火言火又念什么字?火言火又的拼音及写法详解 倍贪 马字旁的字 研诘 单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