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4:00
念奴娇
十三夜大宗伯王敬哉先生招饮是夜无月七叠前韵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先生语我,正一生消受,帝城烟月。
红烛短时横笛嗷,夜雨开元白发。
霜咽遗弓,风悽内苑,画角声酸切。
铜盘承露,泪如铅水不歇。
曾记樗杜笙箫,长杨刀箭,从猎霜林豁。
父子一时连上相,印纽银螭卧雪。
别墅初成,淮淝已捷,屐齿何曾折。
谈深酒冷,鼕鼕街鼓将绝。
这首诗是我与敬哉先生的对话,回忆他一生的消磨与享受。帝都的烟云月色掩映着往昔的繁华。红烛微短,横笛轻响,夜雨中白发如霜。寒霜轻咽,遗留的弓箭在风中凄凉,画角声响愈加酸切。铜盘承载着露水,泪水如铅水一般无休无止。曾经记得樗杜的笙箫,长杨的刀箭,在霜林中猎猎而过。父子二人一同高升,印纽之间的银螭卧在雪上。别墅初成,淮淝之战已经胜利,鞋齿何曾折断。谈话中酒冷,街鼓声渐渐消失。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年-约1700年),字梦得,号紫阳,清代诗人,擅长词与诗,尤其以豪放派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人生哲学与雅趣,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中回忆往昔的美好与失落,显示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念奴娇》是一首充满感情与回忆的诗,诗人在无月的夜晚,与王敬哉先生一同饮酒,借酒抒怀,感慨人生的短暂与美好。开头以“先生语我”引入,便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展现出一种亲切的情感交流。接着,诗人描绘了帝城的烟月,表现出对往昔繁华生活的追忆,进一步通过“红烛短时横笛嗷”展现了夜雨中的孤独与愁苦。
诗中多处运用意象,如“铜盘承露,泪如铅水不歇”,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伤。对“父子一时连上相”的回忆,既有喜悦又带着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显示出一种家庭的温情与历史的沉重。最后,诗人用“谈深酒冷,鼕鼕街鼓将绝”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回忆的消逝,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矛盾——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悲伤。
先生语我,正一生消受,帝城烟月。
先生对我说,正是我一生的享受与消磨,帝都的烟云与月色显得格外迷人。
红烛短时横笛嗷,夜雨开元白发。
红烛燃烧得很短,横笛发出微弱的哀鸣,夜雨中我的白发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
霜咽遗弓,风悽内苑,画角声酸切。
寒霜轻声咽泣,遗留的弓箭在风中显得凄凉,画角的声音愈发酸切,让人感到凄凉。
铜盘承露,泪如铅水不歇。
铜盘承载着露珠,眼泪如同铅水一般流不断。
曾记樗杜笙箫,长杨刀箭,从猎霜林豁。
曾经记得樗杜的笙箫,长杨的刀箭,在霜林中猎取。
父子一时连上相,印纽银螭卧雪。
父子二人同时高升,印纽上的银螭卧在白雪之中。
别墅初成,淮淝已捷,屐齿何曾折。
别墅刚刚建成,淮淝之战已获胜,鞋齿又何曾折断,暗指生活的艰难。
谈深酒冷,鼕鼕街鼓将绝。
一起谈话,酒已冷却,街鼓声渐渐消失,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中亲情的珍惜。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诗人展现了对过去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诗词测试
《念奴娇》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泪如铅水不歇”中的“铅水”比喻了什么?
A. 眼泪沉重
B. 酒水
C. 胆量
D. 生活
诗中提到的“父子一时连上相”是指什么?
A. 父子一同升迁
B. 父亲去世
C. 父子关系紧张
D. 家庭和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