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5:38
丹诏西来急,沿淮次第知。
应嗟飨帝日,却作视师期。
士苦三年戍,人怀四郡悲。
平戎可无策,帷帏定谁咨。
这首诗表达了紧急的政令从西方传来,沿着淮河逐渐传递开来。人们不禁感叹,今天是祭祀天子的日子,却又想起了出征的日期。士兵们在边疆苦守三年,百姓们也因战争而感到悲伤。为了平定边疆,似乎没有好的策划,帐幕之中又该向谁请教呢?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及对国家的忧虑。他的诗风严谨,常常借古抒怀,表现出对时事的关切。
此诗作于宋代边境战争频繁的时期。诗人在道途中恰逢有关战争的诏书,表达了对士兵苦难和战事无奈的感慨。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充满紧迫感的场景。开篇的“丹诏西来急”直接引入了主题,营造出一种急切和不安的氛围。随着“沿淮次第知”的发展,诗人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信息传播的链条,仿佛在说,无论是在何处,人们都无法逃避战争的阴影。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为我们展现了士兵和百姓的苦楚,尤其是“三年戍”的描写,突显了士兵的孤独与牺牲,进一步映衬出国家的动荡与无奈。诗人在这里不仅是讲述一个故事,更是通过个人的感受,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最后一联“平戎可无策,帷帏定谁咨”更是直指当时的无力与无奈,表明即使有诏书下达,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指挥,显得无比苍白。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士兵、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表现了对士兵、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在此通过深刻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传达了对时事的反思和对未来的焦虑,展现出一种悲悯的情怀。
“丹诏西来急”中的“丹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士苦三年戍”主要体现了什么?
最后两句“平戎可无策,帷帏定谁咨”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