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3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34:28
借问枝头昨夜春。已传消息到柴门。
频看秀色无多艳,拖得清香不见痕。
山矗矗,水粼粼。村南村北冷销魂。
人间不识春风面,羞见瑶台破月明。
我问那枝头昨夜春天的消息,春天的气息已经传到柴门。
频频望去,春色并不算多鲜艳,清香却是飘散得无影无踪。
山巍峨,水波粼粼,村南村北都显得冷清,令人心神不宁。
人间的人都不知春风的面貌,羞于见到瑶台上破碎的明月。
石耆翁,南宋时期的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情感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此诗写于春天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来临,却又隐隐感到春色的稀少与淡薄,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与内心的冲突,以及对春天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鹧鸪天·借问枝头昨夜春》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开篇以“借问”引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诗中通过“已传消息到柴门”展现春天的到来,但随即又以“频看秀色无多艳”表达出对春色的失望,暗示着人事的变迁与自然的无情。
“山矗矗,水粼粼”描绘了春日的山水景象,意象清晰而生动,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然而,随之而来的“村南村北冷销魂”却让人感到一种冷清和孤寂,似乎春天的美好与人间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人们对春风的无知与羞耻,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有对人间冷暖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无奈,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蕴含了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柴门”象征什么?
A. 家庭生活
B. 自然景色
C. 遥远的地方
D. 战争
填空题:诗中“山矗矗,水粼粼”描绘了春天的____与____。
判断题:诗人对春天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