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14:4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44:49
乌夜啼·檐角楠阴转日
——陆游 〔宋代〕
檐角楠阴转日,楼前荔子吹花。
鹧鸪声里霜天晚,叠鼓已催衙。
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
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
在檐角的楠树阴影下,阳光渐渐转移,楼前的荔枝树正开着花。
在鹧鸪的鸣叫声中,霜天的傍晚渐渐来临,鼓声已经催促着衙门的公差。
乡愁常常在枕上浮现,来自京城的书信却远在天涯无影无踪。
乡里的官司少了,文书也都移交到省里,闲暇的院子里我自己煮茶消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涉及典故,但可引申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创作了大量诗歌,风格多样,尤其以抒发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而闻名。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国力衰弱。诗人虽然身处官场,但心系故乡,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忧虑交织在一起。诗中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无奈。
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开篇通过描绘檐角的阳光与楼前的荔枝花,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但随着鹧鸪的鸣叫声响起,霜天的傍晚悄然降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乡梦常常在梦中浮现,而来自京城的书信却遥不可及,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时间的无情。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乡里安宁的生活状态,讼少文移省,反映了地方治理的良好,但在闲暇的生活中,诗人却感到无比孤独,闲院自煎茶,似乎在逃避现实的烦恼。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乡愁与官场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现实生活的反思,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檐角楠阴”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乡梦时来枕上”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官场的热爱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叠鼓已催衙”意味着什么?
a) 官场的繁忙
b) 乡村的安宁
c) 诗人的闲适生活
d) 自然的宁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李白在表达思乡之情时,陆游通过细腻的日常生活描写,强调了个人情感的孤独;而李白则常常通过豪放的意象,展现出对故乡的壮丽回忆。两者在风格与情感上都有明显的差异,但都展示了对故乡的深切关怀。
推荐书目:
通过这样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乌夜啼·檐角楠阴转日》的诗意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