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2:01
诗词名称: 西山
作者: 佘锦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频年望西山,不踏西山路。
冠者五六人,今始纵余步。
野径自盘纡,绀宇半新故。
云深鸟数啼,树密凉先吐。
榕根络断崖,石栏曲折布。
俯视百千家,何门有走兔。
谁谓清泠场,未足展怀素。
落景混孤钟,携手各相顾。
筵罢咏而归,馀音似曲度。
多年仰望西山,却未曾踏上那条路。
只有五六个朋友,今天才得以随意漫步。
小路蜿蜒曲折,蓝天半新半旧。
云层深处鸟儿啼鸣,树木茂盛凉意先显。
榕树根系缠绕在断崖上,石栏曲折地分布。
俯视下面的万家灯火,哪里有门口让兔子进出?
谁说这里清幽宁静,不足以舒展我的情怀。
落日的余晖与孤钟交织,携手相顾,互相依偎。
宴席结束后吟咏而归,余音宛如乐曲的回响。
作者介绍:
佘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展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佘锦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西山》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乱、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的宁静和朋友间的聚会,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人情的珍视。
《西山》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诗人通过对西山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自然与友谊的热爱。在诗的开头,诗人提到“频年望西山”,表现了他对西山的向往与期待,却又因生活的忙碌而未能亲自踏上这条路,反映出一种无奈和遗憾。
在之后的描写中,诗人与友人一起漫步于西山的小径,展现了他们的友情和轻松的心情。诗中细腻的自然描写,如“云深鸟数啼,树密凉先吐”,不仅营造出了一幅恬静的山林画面,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诗歌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活的感悟,诗人俯瞰着下面的千家万户,思考生活的繁忙与个体的渺小。最后,诗人在宴席结束后感受到友谊的温暖,余音绕梁,寓意着人情之美和生活的满足感。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情之间找到了平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西山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向往但无奈
B. 完全不感兴趣
C. 只想去一次
D. 没有提及
诗中提到的“榕根络断崖”主要描绘了什么?
A. 自然的险峻
B. 人的生活
C. 朋友的关系
D. 诗人的情感
诗末的“馀音似曲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惆怅
B. 满足
C. 冷漠
D. 忧伤
答案: 1.A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西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王维更多强调的是孤独与静谧,而《西山》则突出友谊与生活的乐趣。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各有不同,反映出诗人不同的生活体验与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