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3:4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3:41:43
羑河依旧羑城空,十亩颓基象四墉。
重易待更三圣备,诸侯那得七年从。
斯文未丧今犹在,遗像虽存祭不供。
尚有神灵以济旱,往来拜谒日憧憧。
羑河流淌,羑城却已空荡荡;只剩下十亩的颓垣,与四周的城墙相映成趣。
重修的祠庙仍期待三位圣人的加持,诸侯们怎能在这里停留七年之久?
虽然文化未曾消失,现在仍然在;遗留下的神像虽然存在,却无人来祭供。
然而,神灵依然可以帮助我们解旱,前来拜谒的人们日渐增多。
洪皓,字子卿,号紫阳,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历史的思考。
《羑里庙》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衰退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羑城的描写,反映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望。
《羑里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思考的诗。洪皓通过对羑河和羑城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文化衰败、时光流逝的画面。诗的开头,羑河依然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持续,而羑城却已变得空荡荡,显示出历史的苍凉。通过“十亩颓基象四墉”的描写,诗人将羑城的衰败与古代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慨。
接下来的句子提到“重易待更三圣备”,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期待,但“诸侯那得七年从”的反问则揭示了现实的无奈与无力。尽管文化未亡,遗像依旧存在,却无人祭供,体现出人们对传统的疏离和对文化的漠视。最后,诗人希望神灵能够帮助解旱,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依赖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发人深省。
诗的主题是对文化衰退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反映出人们对信仰与文化的渴求。
诗中提到“羑河”与“羑城”的对比,主要表达了什么?
“诸侯那得七年从”是对什么的质疑?
诗中提到的“神灵”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