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2:33
赋得岸花临水发
作者: 包融 〔唐代〕
笑笑傍溪花,丛丛逐岸斜。
朝开川上日,夜发浦中霞。
照灼如临镜,丰茸胜浣纱。
春来武陵道,几树落仙家?
傍着溪水的花儿在微笑,成群结队地向岸边倾斜。
早晨在川上绽放的花朵,夜晚在水中映照的霞光。
如同在镜子前照耀般灿烂,丰盈的花朵胜过浣纱的美丽。
春天来临时,武陵的道路上,有多少树木正是落仙的居所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包融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甚详尽,但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花木,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的游历中写成,诗人通过描绘岸边的花朵,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赋得岸花临水发》是一首描绘春日自然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岸边花朵与溪水的和谐美。开头两句“笑笑傍溪花,丛丛逐岸斜”,生动地描绘了花儿在溪水旁欢快生长的情景,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接下来的“朝开川上日,夜发浦中霞”则展现了花朵在不同时间的美丽景象,早晨的阳光与夜晚的霞光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照灼如临镜,丰茸胜浣纱”是对花朵美丽的赞美,花朵的光泽如同镜子般明亮,丰盈的姿态更胜过浣纱的柔美。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花朵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最后一句“春来武陵道,几树落仙家?”则将诗意引向更深层的思考,提及隐居的仙人居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春季花卉的生机,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理想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自然美与哲理思考的结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武陵”指的是哪个著名的隐居地方?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形容花的光辉?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二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包融的《赋得岸花临水发》更侧重于花的美丽及其和谐的环境,而王维的《鹿柴》则通过山林的静谧表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但表现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