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阮公啸台》

时间: 2025-04-26 03:28:41

诗句

荒台森荆杞,蒙笼无上路。

传是古人迹,阮公长啸处。

至今清风来,时时动林树。

逝者共已远,升攀想遗趣。

静然荒榛门,久之若有悟。

灵光未歇灭,千载知仰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8:41

原文展示

阮公啸台
作者: 包融 〔唐代〕

荒台森荆杞,
蒙笼无上路。
传是古人迹,
阮公长啸处。
至今清风来,
时时动林树。
逝者共已远,
升攀想遗趣。
静然荒榛门,
久之若有悟。
灵光未歇灭,
千载知仰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荒凉的台地,生长着荆棘和杞树,四周迷雾笼罩,难以找到通往上方的道路。传说这里是古人留下的足迹,阮公曾在此高歌长啸。到现在,清风依旧吹拂,偶尔传来树木摇动的声音。已逝的人已远去,但我仍然怀念那攀登的乐趣。静静地站在荒芜的门前,似乎经过长久的思考有了悟道。灵光并未熄灭,千年后仍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追慕。

注释

  • 荒台: 荒凉的台地。
  • 荆杞: 荆棘和杞树,生长在荒凉之地的植物,象征艰难困苦。
  • 无上路: 这里指没有通往高处的道路,暗示人生的困境。
  • 阮公: 指阮籍,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高歌和洒脱著称。
  • 清风: 代表自然的气息,也象征诗人内心的清明。
  • 升攀: 指向上攀登,象征追求理想或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融,字承基,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隐逸之情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阮公啸台》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追求个性和自由的时期。诗中通过描绘阮籍的高唱,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蕴含着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阮公啸台》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歌,诗人以阮籍的长啸为引,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古人精神的追慕。诗的开头以“荒台森荆杞”描绘出一幅荒凉的景象,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困境。接着,诗人提到阮公的长啸,仿佛在呼唤着一种自由的精神。阮籍的身影在这里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忆,更是一种理想的象征。

诗中“至今清风来”一句,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自然之美。清风吹动林树,似乎在唤醒沉睡的心灵,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感叹“逝者共已远”,对逝去的时光充满惋惜,但又在“升攀想遗趣”中找到了一丝慰藉。

最后两句“灵光未歇灭,千载知仰慕”则是整首诗的高潮,表达了对阮籍精神的永恒追慕。即使时光荏苒,阮公的灵光依然照耀着后来者,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与自由。这首诗在情感上深刻且细腻,既有对逝去的哀叹,又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荒台森荆杞: 描绘了一处生机凋零的场景,荒台上长满了荆棘和杞树,暗示着困境和孤独。
  2. 蒙笼无上路: 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没有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充满无奈。
  3. 传是古人迹: 引用古人的足迹,强调历史的沉淀和人们对过去的追思。
  4. 阮公长啸处: 提到阮籍,象征自由与高远的精神追求,强调古人的伟大。
  5. 至今清风来: 清风象征着纯净与自然,传递着历史的气息。
  6. 时时动林树: 反映了自然的生机,似乎在激励人们继续前行。
  7. 逝者共已远: 对逝去的人的怀念,带着一丝忧伤。
  8. 升攀想遗趣: 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即使已逝,仍然值得追求。
  9. 静然荒榛门: 站在静谧的荒芜之地,象征内心的思考与沉淀。
  10. 久之若有悟: 经过长久的思考,似乎有了新的领悟。
  11. 灵光未歇灭: 表达了阮籍精神的永恒与不灭。
  12. 千载知仰慕: 说明即使千年之后,人们仍对阮籍充满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阮籍的长啸比作一种精神追求,体现高尚情操。
  • 拟人: 清风与树木的动静,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阮籍为引,表达了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逝去时间的思索,揭示了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通过对阮公精神的追慕,诗人传达了对自由和个体价值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台: 象征孤独与困境,反映人生的艰辛。
  • 荆杞: 代表艰难的环境,生长在荒凉之地的植物,体现了生命的顽强。
  • 清风: 象征纯净与自由,代表自然之美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阮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杜甫
    B) 李白
    C) 阮籍
    D) 王维

  2. 填空题: 诗中“荒台森荆杞”的意象主要表现了_____

  3.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清风”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明与自然的气息。(对/错)

答案

  1. C) 阮籍
  2. 孤独与困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 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苦难的感悟。
  • 《月下独酌》 by 李白: 体现孤独与自由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阮公啸台》与《登高》: 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但《阮公啸台》更注重对理想精神的追求,而《登高》则是对现实苦难的深刻反思。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展现了唐代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浪淘沙·莫上玉楼看 相逢行别朱大复比部 辛丑冬曹能始过客孝若斋中因遍游吴兴诸山歌 重过友人花下歌 送张去华走哭汝阳王胤昌宫庶 同潘景升顾嘿孙集湖上代妓作 夏玄成邀集中园歌 暑夜孝若携伎饮长桥上同诸从踏月歌 孝若留饮短歌 和孝若湖上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彐字旁的字 恢恢有余 尢字旁的字 骊连 惘然如失 涕开头的成语 龠字旁的字 应名点卯 轻轻快快 包字头的字 济胜之具 部队 心软意活 锦营花阵 緑玉枝 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