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8:41
阮公啸台
作者: 包融 〔唐代〕
荒台森荆杞,
蒙笼无上路。
传是古人迹,
阮公长啸处。
至今清风来,
时时动林树。
逝者共已远,
升攀想遗趣。
静然荒榛门,
久之若有悟。
灵光未歇灭,
千载知仰慕。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荒凉的台地,生长着荆棘和杞树,四周迷雾笼罩,难以找到通往上方的道路。传说这里是古人留下的足迹,阮公曾在此高歌长啸。到现在,清风依旧吹拂,偶尔传来树木摇动的声音。已逝的人已远去,但我仍然怀念那攀登的乐趣。静静地站在荒芜的门前,似乎经过长久的思考有了悟道。灵光并未熄灭,千年后仍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追慕。
包融,字承基,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隐逸之情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阮公啸台》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追求个性和自由的时期。诗中通过描绘阮籍的高唱,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蕴含着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和感慨。
《阮公啸台》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歌,诗人以阮籍的长啸为引,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古人精神的追慕。诗的开头以“荒台森荆杞”描绘出一幅荒凉的景象,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困境。接着,诗人提到阮公的长啸,仿佛在呼唤着一种自由的精神。阮籍的身影在这里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忆,更是一种理想的象征。
诗中“至今清风来”一句,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自然之美。清风吹动林树,似乎在唤醒沉睡的心灵,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感叹“逝者共已远”,对逝去的时光充满惋惜,但又在“升攀想遗趣”中找到了一丝慰藉。
最后两句“灵光未歇灭,千载知仰慕”则是整首诗的高潮,表达了对阮籍精神的永恒追慕。即使时光荏苒,阮公的灵光依然照耀着后来者,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与自由。这首诗在情感上深刻且细腻,既有对逝去的哀叹,又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
整首诗以阮籍为引,表达了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逝去时间的思索,揭示了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通过对阮公精神的追慕,诗人传达了对自由和个体价值的向往。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阮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杜甫
B) 李白
C) 阮籍
D) 王维
填空题: 诗中“荒台森荆杞”的意象主要表现了_____。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清风”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明与自然的气息。(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