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3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37:45
晨登翅头山,山曛黄雾起。
却瞻迷向背,直下失城市。
暾日衔东郊,朝光生邑里。
扫除诸烟氛,照出众楼雉。
青为洞庭山,白是太湖水。
苍茫远郊树,倏忽不相似。
万象以区别,森然共盈几。
坐令开心胸,渐觉落尘滓。
北岩千馀仞,结庐谁家子。
愿陪中峰游,朝暮白云里。
清晨我登上翅头山,山头迷蒙的黄雾升起。
回头一看,周围的景象模糊不清,直下山去竟失去了城市的踪影。
初升的太阳映照在东边的郊野,晨光洒落在城镇里。
烟雾被一扫而光,照见了众多的楼房和高墙。
青色是洞庭湖的山,白色是太湖的水。
远处苍茫的树木,瞬间似乎变得模糊不清。
万象各自分明,却又在这里聚集成景。
坐在这里让我心胸开阔,渐渐感觉到尘世的纷扰已不复存在。
北边的岩石高达千仞,结庐在此的又是谁家子弟呢?
我愿意与君同行于这中峰之上,朝夕陪伴在白云之间。
包融,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文化盛行的时期。作者可能在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人世的纷扰,借此诗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
包融的《登翅头山题俨公石壁》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晨登山顶时的自然景象和心境。全诗的结构紧凑,运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宁静。诗人通过描绘初升的太阳、清晨的雾霭以及远处的山水,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给读者以视觉上的享受。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晨登翅头山,山曛黄雾起。”的描写,引导读者走入一个朦胧而神秘的早晨。接着,作者通过观察周围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城市的迷失,隐含了对繁华都市的反思与对自然的向往。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自然的赞美,描绘出洞庭山的青色和太湖的白色,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与友人同行于山巅、朝夕相伴的愿望,传达出一种对友谊和自然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深情,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都市生活的反思。诗人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精神追求。
包融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青”“白”分别指什么?
诗人希望与谁一起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