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0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5:52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
杜甫 〔唐代〕
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
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
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
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
在客乡的我,住址不断变迁,江边的景象显得十分寂静。
你愿意来探望我这个老人,真让我忧愁得难以自已。
我忧虑着营中的茅屋,带着钱跨过那条野桥。
在他乡只有你这个表弟,来访就不要顾虑路途遥远。
“他乡唯表弟”中的“表弟”指的是作者的表亲,表达了亲情的可贵与思念之情。在古代,亲戚往往是人们在外生存时的依靠,作者希望能够得到亲人的关心与照顾。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风格沉郁顿挫,情感真挚,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
这首诗写于杜甫流亡生涯中,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与对生活困境的忧虑,表现了杜甫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与对亲情的渴望。
杜甫的《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中,杜甫通过对“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的描述,展现了他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江边的寂静不仅是环境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的折射,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无奈与愁苦。
“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一句,诗人期待表弟的来访,渴望与人分享内心的忧愁。这里的“愁破”二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焦虑,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人文关怀者的敏感与细腻。
后两句“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则通过对生活困境的描绘,揭示了诗人对家园的深切关怀。营中的茅屋象征着生活的艰难,携钱过桥则暗示着他对他人施以援助的愿望与责任感。“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使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珍贵,尽管道路遥远,但亲情的牵绊使得一切都显得值得。
整首诗层层递进,情感由孤寂到渴望,再到对亲情的珍视,展现了杜甫在困境中对生活的坚持与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反映了杜甫在困境中对亲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忧虑,表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与对亲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心中的真情与无奈。
杜甫的字是什么?
a) 子美
b) 子华
c) 子明
d) 子刚
诗中提到的“他乡”指的是?
a) 家乡
b) 异乡
c) 村庄
d) 城市
“愁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聊
c) 痛苦
d) 期待
答案:1-a 2-b 3-c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在不同情境下对亲情、友情的不同表达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