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9:34
次韵竹窗兄欲死叹
作者: 陈著 〔宋代〕
人生天地间,所患在身死。
身死人人逃,所患不在此。
所患死其心,此患无比侣。
厥初开赋性,未始分贤鄙。
贤鄙何由分,由自全自毁。
是故君子儒,明德至善止。
不问身死生,谁论时泰否。
纷纷蒙昧徒,知有外物尔。
富贵苟可图,遑恤理如彼。
求容足称香,丧志手落匕。
本心不复存,蹠寿何足美。
我兄竹窗兄,劲节修竹倚。
一病二十年,坐受五贼使。
题斋曰委顺,无怨当没齿。
闻兄赋欲死,我方疑所以。
及观欲死辞,终亦委顺矣。
委顺则心安,长须此心理。
人生在天地之间,所担忧的只是身体的死亡。身体死了谁能够逃避,真正的忧虑并不在于此。真正令人忧虑的是心灵的死,这种忧虑无可比拟。最开始形成本性的时候,并未开始区分贤与鄙。贤与鄙又怎么能分开,都是因为自我成全或自我毁灭。因此,君子和儒者,追求的是明德与至善。不去问身死生的事,谁会去论时世的安泰与否。纷纷茫然的人们,只知道外在的事物。只要能够追求富贵,就不会顾及那些理想。追求外表的美名,失去志向,手中却拿着匕首。内心的本真不再存在,活着又有什么美好。我兄竹窗兄,气节如同修竹般挺立。病痛缠身二十年,坐着任五贼侵扰。题字的斋室叫做“委顺”,无怨无悔至老死。听说兄长赋诗欲死,我才疑惑其中原因。细看这欲死的辞句,最后也显得心之所向。委顺则心安,长久需要这种心理。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其作品多关注生命、道德和人生态度,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与竹窗兄的交往中,因竹窗兄近年病重,常有“欲死”之叹,诗人借此表达对生命、死亡以及心灵状态的思考。
这首诗以对生死的观察为主题,探讨了生死的真正意义以及心灵的状态。开篇便以“人生天地间”作为引子,点明了人生的短暂与脆弱。诗人强调,真正的忧虑不是身体的死亡,而是心灵的枯竭与麻木。通过对“贤与鄙”的探讨,诗人揭示了人性中自我毁灭的倾向。接着,诗人回顾自己和竹窗兄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深厚的情谊。
诗中通过对竹窗兄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的品质,并反映出诗人与之共鸣的心灵状态。结尾处提到的“委顺”即是一种对生命的接受与释然,表明了诗人对生死的哲学思考和内心的安宁。这首诗不仅在思想上具有深度,也在情感上触动人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及对生命的淡然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强调心灵的活跃与充实比身体的生死更为重要,倡导对生命的豁达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所患死其心”意指什么?
竹窗兄的病痛持续了多少年?
诗中“委顺”代表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