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8:38
九日
作者: 崔敦礼 〔宋代〕
虎踞城边九日台,
前年黄花何盛哉。
去年今日濑阳山,
三径荒芜手自删。
今年到此百愁有,
物情改尽花依旧。
花不能言心自知,
嚼蕊徘徊泪盈袖。
黄花时节年年好,
我生活荡何时了。
栉沐从教饱风雨,
只恐飘零人易老。
客中霜负吹我衣,
陇头白云呼我归。
江湖僻处好归隐,
月上三更闻子规。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的感怀与思索。诗人在城边的九日台上,回忆起前两年黄花盛开的景象。去年今日,他曾在濑阳山游玩,但如今三条小径已然荒芜,往日的欢愉已经消逝。今年来到这里,却感到百般愁绪,尽管万物的情景早已改变,唯独那盛开的花依然如故。花虽不能言语,但内心的感受他自知,咀嚼着花蕊,徘徊其中,泪水湿润了袖子。每年黄花时节都很美好,但我却在生活的波折中迷失了自己。即使经历风雨的洗礼,我也害怕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衰老。身处异乡,霜风袭来,吹动了我的衣衫,远方的白云似乎在呼唤我回归。江湖偏僻之处适合归隐,夜深人静时,能听到子规的啼叫。
作者介绍: 崔敦礼,宋代诗人,字宗道,号白云,生于唐末,卒于宋初。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通过对比往年与今年的黄花盛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重阳节是传统的登高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健康,而诗人对自己生活的迷茫与愁苦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首《九日》融合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开篇的“虎踞城边九日台”描绘出一个宏伟的场景,接着以“前年黄花何盛哉”的感慨引入,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在重阳节的孤独与愁苦,尤其是“花不能言心自知”的句子,表现了他对花的依恋,以及花朵所承载的情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怀念转向愁苦,最后以“月上三更闻子规”收尾,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呈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生活的深思熟虑和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如前年与今年的黄花)、拟人(花不能言心自知)、象征(黄花象征着美好回忆)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活困惑的反思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的“黄花”指的是什么?
A. 玫瑰
B. 菊花
C. 兰花
D. 牡丹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三径荒芜手自删”中的“三径”指的是__。
判断题: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重阳节的欢庆。(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崔敦礼的《九日》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情感表达,而王维则展现了兄弟间的情谊和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却都体现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这些参考书目和文章将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美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