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5:04
《九日古愚丈易门蔚云芝房东岩家竹轩爱吟斋小饮并结竹溪吟社以菊花开日即重阳为韵得即字》
作者:袁景辂
雁过白云冷,木落遥山碧。
游筇懒不携,良友近可即。
平地当登高,少长集吟室。
有酒期共饮,欢焉布瑶席。
座无拘忌流,醉醒取各适。
襟情未必同,臭味自不隔。
古人师与友,所重均受益。
后世务面交,毁誉乱曲直。
攻玉藉他山,引针赖磁石。
各勉百年身,磨砻互尽力。
是时日欲暮,寒光动西壁。
照见座中人,各有好颜色。
聚首苦不常,欢饮忘主客。
相期敦久要,觞咏继今夕。
大雁飞过,白云显得冷清,远山的树木已经落叶,显得碧绿。
我懒得携带游筇,良友就在近旁可随时相聚。
平地之上正好登高,年轻的和年长的朋友都聚集在吟诗的室内。
有美酒相邀共饮,欢快地铺开瑶席。
座位上无拘无束,醉了醒来都随意。
情怀未必相同,趣味自然不隔。
古人重视师友之情,彼此都能受益。
后人却只重视表面交往,毁誉混乱难以分辨。
攻玉需要借助他山之石,引针则需依赖磁石。
大家共勉百年生命,互相磨砻尽展所能。
此时日将西沉,寒光照动西壁。
映照出座中人,各有各的好面色。
聚会的时光苦不常,欢饮中忘却主客之分。
相期要敦厚长久,酒杯诗歌延续至今夕。
袁景辂,清代诗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擅长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际关系为题材,关注个体情感与社会交往。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恰逢菊花盛开之际,诗人以节日为背景,描绘友人聚会饮酒、吟咏的场景,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袁景辂的《九日古愚丈易门蔚云芝房东岩家竹轩爱吟斋小饮并结竹溪吟社以菊花开日即重阳为韵得即字》是一首描绘重阳节友人聚会的诗歌。全诗以自然景色和人际关系为主线,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开头以“雁过白云冷,木落遥山碧”描绘了秋天的冷清与宁静,给人一种清新而又淡远的感觉。接着引入友人聚会的情景,“良友近可即”展现了友谊的温暖和可贵。诗中反复提到的“酒”和“吟”更是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表达对古人师友之情的重视和对后世表面交往的批判时,袁景辂流露出一种对传统人际关系的追怀和感慨,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当今社会肤浅交往的忧虑。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深度,使得读者不仅感受到节日的欢愉,更引发对人生和友情的思考。
最后,诗人在描绘聚会的欢乐同时,又不忘提醒“聚首苦不常”,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当下的急迫,整体上构筑了一幅温情而又深思的诗意画卷。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传统人际关系的反思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强调珍惜当下的生活。
诗中提到的“游筇”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竹制的拐杖
C. 一种饮品
诗中“襟情未必同,臭味自不隔”意指什么?
A. 朋友间有共同的爱好
B. 各人的情感和趣味虽不同,但仍能相聚
C. 人们容易产生误解
诗歌中提到的“聚首苦不常,欢饮忘主客”表达了什么?
A. 聚会的频繁
B. 朋友间的隔阂
C. 珍惜短暂的相聚时光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袁景辂的作品更注重友谊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的则更多展现了豪情与对人生的放纵。两者虽然同样以饮酒为主题,但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却大相径庭。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袁景辂的《九日古愚丈易门蔚云芝房东岩家竹轩爱吟斋小饮并结竹溪吟社以菊花开日即重阳为韵得即字》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