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5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59:06
烟抹霜林秋欲褪。吹破胭脂,犹觉西风嫩。翠袖怯寒愁一寸,谁传庭院黄昏信。明月羞容生远恨。旋摘余娇,簪满宫人鬓。醉倚小阑花影近,不应先有春风分。
秋天的霜林正在消退,烟雾轻轻笼罩。西风吹来,仿佛还带着些许温柔。翠绿色的衣袖在寒意中显得格外怯怯,谁能传递庭院中的黄昏情信?明月因远方的思念而显得羞怯。忙着采摘那最后的娇花,簪满了宫中女子的发髻。醉意朦胧地倚在小栏杆上,花影如此贴近,却不该早早地让春风来分开。
作者介绍:仁宗皇帝(即明仁宗朱高炽)是明代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提倡文治,重视文化艺术,个人也颇有诗词才华。他的诗词风格多充满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九月,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象以及个人的感慨,传达离愁别绪,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蝶恋花 九月海棠》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诗开篇以“烟抹霜林”引入,描绘出了一幅朦胧的秋景画面,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随着“吹破胭脂”的意象,西风带来的不仅是自然的变迁,更多的是情感的细腻与微妙。这种情感在接下来的“翠袖怯寒愁一寸”中愈加明显,体现了女子在寒风中对温暖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期待。
诗中“明月羞容生远恨”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明月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着远方的思念和无法触及的爱情。最后几句“醉倚小阑花影近”中,醉意的描绘让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在花影中寻找着温暖和陪伴,却又感叹这份美好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巧妙地表达了个人情感,既有对秋天的沉思,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无情和爱情渺远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烟抹霜林”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翠袖怯寒愁一寸”中“怯寒”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意象与风格又有所不同,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仁宗皇帝则在自然景物与情感交融上表现得更为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