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8:3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8:35:18
题成都笮桥观音院自画竹
作者: 程堂 〔宋代〕
无姓无名逼夜来,
院僧根问苦相猜。
携灯笑指屏间竹,
记得当年手自栽。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情景,诗人以无名的身份来到观音院,夜色逼近,院中的僧人似乎在探询他的来历。诗人携带着灯光,笑着指向屏风上的竹子,回忆起当年亲手栽种它们的情景。
此诗并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典故,但“观音院”与佛教信仰相连,代表着宁静与思索。而“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洁、坚韧,往往与君子之德相联系。
作者介绍
程堂,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夜晚,可能是在成都的观音院,诗人以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深邃的情感和哲思。开头“无姓无名逼夜来”带有一种孤独与神秘的色彩,诗人自我隐匿于夜色之中,仿佛在反思自己的存在。随着夜幕降临,院中僧人的“根问”似乎暗示着人们对于身份和归属的探讨,而“苦相猜”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误解。
“携灯笑指屏间竹”这一句,诗人携带着灯光,带来了一丝温暖与生机,指向屏风上的竹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竹子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最后一句“记得当年手自栽”更是将诗人的回忆与情感具象化,表现出对往昔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自我努力的肯定。
整首诗在表达孤独感的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形成了一个内外兼修的圆满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回忆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与竹子的互动,表达了对过去的思念,以及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无姓无名逼夜来”中,诗人强调了什么?
A. 身份的孤独
B. 对夜晚的恐惧
C. 对僧人的怀疑
D. 生活的乐观
“携灯笑指屏间竹”中的“携灯”象征什么?
A. 迷失方向
B. 照亮前路
C. 负担与责任
D. 过往的回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程堂的《题成都笮桥观音院自画竹》与王维的《竹里馆》均以竹子为意象,但程堂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回忆,而王维则更加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哲理的思考。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