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3:54
飞檐危槛出林端,王屋嵩丘咫尺间。
独爱高明游佛阁,岂知忧喜满尘寰。
目穷莽苍织毫尽,身得逍遥万象闲。
暇日登临无厌数,悲风残叶已珊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高阁上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飞檐高耸,阳光透过林间,王屋山和嵩山近在咫尺。我特别喜爱在这明亮的佛阁中游玩,哪里知道世间的忧愁和欢乐都充满尘世。眼睛望向远方,苍茫的景色似乎将我的思绪抽尽,身体却得以在这万象中悠闲自在。闲暇的日子登上高阁,数也数不尽,唯有那悲风和残叶,已然渐渐凋零。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其诗风清新、简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北宋盛世,诗人在一个闲暇的日子里登上石阁,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无常,写下此诗以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和邵尧夫霁登石阁》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的开头,以“飞檐危槛”描绘了阁楼的高耸,营造出一种飘然欲飞的意境。接着提到“王屋嵩丘”这两座名山,表明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多么的壮丽。诗人“独爱高明游佛阁”,表现了他对清明、明亮的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而后半部分的“目穷莽苍织毫尽”,则是对视野的阐述,诗人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受到一种无尽的苍茫与渺小,进而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忧喜满尘寰”则揭示了世间万象的复杂,生活中的悲喜交加常常让人无法逃避,然而诗人在此却选择了“逍遥万象闲”的态度,体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诗人用“暇日登临无厌数,悲风残叶已珊珊”来总结,既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宁静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鼓励人们在纷繁的世事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两座山是?
A. 泰山与华山
B. 王屋山与嵩山
C. 黄山与庐山
D. 峨眉山与武当山
填空题:诗人表达了对____文化的向往。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悲风残叶”象征着时间的静止。(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