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3:03
兴约游会灵久不闻问以诗趣之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胜地何妨行东频,
万双白璧不赊春。
腊醅已老久未压,
扬柳青青不待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美丽的地方何妨频繁游玩呢?即使是春天的美景,也不需要赊欠。腊酒已经老了很久没有酿造,杨柳已经变得青翠,不必再等待他人。
此诗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胜地”与古诗文中常见的游山玩水的主题相呼应,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珍视。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因主编《资治通鉴》而闻名。其诗风简练明快,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春天的游历中创作,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反映了士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的整体风格清新自然,透出一股淡淡的愁绪与对生活的热爱。首句“胜地何妨行东频”便点明了游玩的主题,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与追求,似乎在说:即使游玩频繁也无妨,因为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探索。接下来的“万双白璧不赊春”,用白璧象征春天的美好,强调了春天的珍贵而不需等待,这种急切的心情和对时间的珍惜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腊醅已老久未压”则透露出一丝惆怅,腊酒的老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过往的美好,似乎在提醒人们要及时享受生活的美好,而不是等到失去时才追悔。最后一句“扬柳青青不待人”则以生动的意象结束,春天的杨柳已经吐绿,象征着生命的重生与希望,而它的生长并不需要他人的陪伴,体现出一种独立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致的向往,提倡及时享乐的生活态度,呼唤人们珍惜当下。
诗词测试:
诗中“胜地”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地方
B. 难以到达的地方
C. 人口稠密的城市
D. 贫瘠的土地
“万双白璧”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大量的财富
B. 春天的美好
C. 人生的烦恼
D. 过往的回忆
诗中提到的“腊醅”是指什么?
A. 春天的花朵
B. 冬天的酒
C. 夏天的阳光
D. 秋天的果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