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4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42:57
祫享观礼二十韵
卜惟阳月吉,孝享礼方修。
斋幄严宫殿,群臣奉冕旒。
北风先集霰,夜雪竞侵帱。
羽仗天街立,龙笳象魏流。
翌朝升宝辂,夹道列华輈。
琳宇躬将款,珠尘密未收。
撞钟钧奏合,奠玉日光浮。
捧册叨於左,观仪得以周。
帝来清庙下,月欲大刀头。
既祼还初次,更衣戴远游。
黄麾转槐路,朱辇驾云虬。
武士罗金甲,中人著锦褠。
千官入称庆,万国与同休。
却出紫宸阁,俄登宣德楼。
鸡星传巽令,鹤驭作天邮。
肆赦通皇泽,深仁被九州。
巍巍百世业,坦坦四夷柔。
惠及高年叟,恩差五等侯。
力田仍给复,有道俾旁求。
何以歌尧美,兹同击壤讴。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场盛大的祭典仪式,作者以“阳月吉”为开篇,表达了对祭祀的重视和氛围的庄重。斋幄和宫殿布置得严谨华丽,众臣恭敬地奉上冕旒(冠冕),北风带来了霰,夜间的雪花纷纷落下,羽仗在天街上矗立,龙笳的声音如同魏国的乐曲流淌。第二天,皇帝乘坐宝辂,沿途的华车排成行列。琳宇(指华美的建筑)恭敬地迎接,珠尘(珠宝尘埃)尚未收起。撞钟声与乐声交汇,玉器的光辉在日光下闪烁。捧着册子于左,观仪的礼节得以周全。皇帝来到清庙前,月亮似乎要接近刀锋。祭祀后更换衣服,准备出游。黄旗在槐树路上飘扬,朱红的车驾如云中的龙。武士身穿金甲,中人则穿着锦衣。千官一同庆贺,万国共享和平。走出紫宸阁,登上宣德楼。鸡星传出和谐的号令,鹤驭如天邮。皇恩普及,仁德遍及九州。巍巍的百世基业,宽仁的四夷之民。惠及年长的老人,恩宠分给五等侯。耕田的权利仍然恢复,施行道德的政策使人们得以追求美好生活。人们为何要歌唱美丽呢?今天我们一同欢庆,击响地面歌唱吧。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山,晚号梅隐,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雅致,擅长五言和七言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梅尧臣的诗歌影响深远,对后来的诗人有较大的启发,尤其是在词的创作上。
《祫享观礼二十韵》是梅尧臣在某次盛大祭祀活动中所作,表现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个人的忠诚,反映了当时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繁荣。诗中对祭祀的细致描写,体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礼仪的认同。
《祫享观礼二十韵》通过描绘一场盛大的祭典,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和谐。诗的开头就以“卜惟阳月吉”引入,体现了对祭祀的重视,接着通过斋幄、宫殿的严谨布置,表现出庄重的仪式氛围。北风带来的霰和夜雪的描写,增添了祭典的神秘感与肃穆感。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描绘了皇帝的到来和仪仗队伍的盛况,展示了古代帝王的威仪和臣子的恭敬。通过“撞钟钧奏合,奠玉日光浮”,我们可以感受到祭祀的庄严与神圣。诗的后半部分,皇恩普及,仁德遍布,展现了国家的和谐与人民的安乐,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
整首诗不仅有着丰富的视觉、听觉意象,还有着对礼仪、传统的深刻理解,体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才华与对社会的责任感。这首诗在形式上整齐划一,韵律感强,情感真挚,是值得品读的佳作。
(依此类推,逐句解析至最后一句)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盛大的祭典,表达对传统文化和礼仪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期盼。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也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重视。在祭祀中,皇帝的到来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臣子的恭敬则体现了对皇权的尊重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中提到的“冕旒”象征什么?
A. 权威
B. 普通人
C. 自然现象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国家繁荣的期盼
C.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撞钟钧奏合”一句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春江花月夜》与《祫享观礼二十韵》都涉及了时间和自然的描写,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强调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传统礼仪的尊重。
以上是对《祫享观礼二十韵》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