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日登巾子山》

时间: 2025-05-07 15:40:59

诗句

隐几朝朝爱翠微,佳辰来醉菊花卮。

千门落照低秋影,万里长云接鬓丝。

击鼓每疑高塔动,临崖方见古松垂。

风光绝好乡关异,北望长唫有所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40:59

原文展示:

隐几朝朝爱翠微,佳辰来醉菊花卮。
千门落照低秋影,万里长云接鬓丝。
击鼓每疑高塔动,临崖方见古松垂。
风光绝好乡关异,北望长唫有所思。

白话文翻译:

每天都隐居在山间,朝朝都爱那翠绿的山色。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醉在盛开的菊花酒杯中。
夕阳西下,千户人家的门前投下了低低的秋影,
万里长空的云彩与我的鬓发相接。
每当击鼓时,总觉得高塔也在震动,
临崖而立,才见那古老的松树垂下枝条。
眼前的风光绝美,但乡关却显得格外陌生,
向北望去,心中不禁长叹有所思。

注释:

  • 隐几:隐居的桌子,指隐居在山中。
  • 翠微:指青翠的山色。
  • 佳辰:指美好的日子。
  • 醉菊花卮:指喝着盛开的菊花酒,形容陶醉的状态。
  • 千门落照:千家万户在落日的映照下,意指夕阳景象。
  • 长云:指长长的云彩。
  • 鬓丝:形容头发的细长,如鬓发。
  • 击鼓:指敲打鼓声,可能用以庆祝或引起注意。
  • 古松:古老的松树,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长寿。
  • 乡关:故乡和边界。
  • 长唫:长长的叹息,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璘,明代诗人,生平鲜有记载,以山水诗著称,常表现出隐逸的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九月的重阳节,传统上重阳节是登高望远、赏菊的日子,诗人通过登高的行为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九日登巾子山》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景色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美丽,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千家万户,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诗的开头,诗人表现出对翠绿山色的热爱,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接着,他用“醉菊花卮”来形容自己在美好的日子中,沉醉于饮酒的愉悦中,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怀。然而,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又感受到周围的乡关愈发陌生,心中不禁感到一丝惆怅。

在形式上,诗人运用了对仗和意象的结合,展现出诗歌的音乐美和画面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隐几朝朝爱翠微: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向往,晨昏中对青翠山色的喜爱。
  2. 佳辰来醉菊花卮:在美好的日子里,诗人沉醉于美酒和菊花之中,显示出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3. 千门落照低秋影:夕阳西下,千家万户的影子在秋天的黄昏中拉得很长,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4. 万里长云接鬓丝:长长的云彩在天际延展,仿佛与诗人的鬓发相连,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联系。
  5. 击鼓每疑高塔动:敲鼓声中,诗人感到高塔似乎也在震动,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联想。
  6. 临崖方见古松垂:在悬崖之上,诗人看见古老的松树垂下的枝条,象征着坚韧和时间的流逝。
  7. 风光绝好乡关异:眼前的美景与故乡的陌生感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8. 北望长唫有所思:向北方望去,诗人感到一种无尽的惆怅和思索,进一步强调了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门落照”,形象地描绘了落日时分的景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万里长云接鬓丝”与“击鼓每疑高塔动”形成对照。
  • 意象:使用秋天的夕阳、古松等意象,传达出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微: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长寿,重阳节的象征。
  • 落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悟。
  • 古松:象征着坚韧与长寿,岁月的见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佳辰”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日子
    • B. 佳人
    • C. 春天
  2. “千门落照”中的“落照”是指什么?

    • A. 日出
    • B. 日落
    • C. 月亮
  3.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哪种情感的思考?

    • A. 对财富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顾璘的《九日登巾子山》均表现了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与人生感悟,但杜甫更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而顾璘则更倾向于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入若邪溪诗 入若耶溪 癸卯闽乱从弟监察御史敬凝迎仕别作 追和秦隐君辞荐之韵,上陈侯乞归凤山 癸卯闽乱,从弟监察御史敬凝迎仕别作 永嘉乱,衣冠南渡,流落南泉,作忆昔吟 更漏子 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题汪水云诗卷 静安八咏录三 其三 沪渎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向上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米结尾的成语 断章截句 火虬 止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包含啼的成语 常调 包含秀的成语 穷极其妙 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戎马劻勷 尣字旁的字 晐备 日昃旰食 国耳忘家,公尔忘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