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3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33:12
举头忽见衡阳雁。
千声万字情何限。
叵而薄情夫。
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
和泪掩红粉。
待雁却回时。
也无书寄伊。
抬头忽然看到衡阳的雁群,
它们叫声如同千声万字,情感何其深广!
却又是如此薄情的丈夫,
连一行书信也没有。
我泪流满面,回到香阁,满怀怨恨,
用泪水掩盖了红妆。
等待雁儿归来时,
却已没有信寄给你。
陈达叟,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表现对情感的细腻体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多具抒情性,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这首诗写于作者对离别之人的思念,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爱情与离愁的普遍感受。
《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诗的开篇以“举头忽见衡阳雁”打破了静谧,瞬间引发了作者对远方情人的无限遐想。雁群的鸣叫声不仅是自然的回响,更似千声万字的情感诉说,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愁苦。
接下来的“叵而薄情夫”一语,便揭露了情感的矛盾与痛苦,作者的爱人显得冷漠无情,连一行书信都没有,令他倍感失落与惆怅。这里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情感冷漠。
“泣归香阁恨”和“和泪掩红粉”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香阁中独自流泪的情景,悲伤得以外化,体现了悔恨与无奈的交织。而最后两句“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则将情感的失落推向高潮,表明了等待的无望与无助。
整首词以自然景象引入情感,层层深入,情感真挚且富有力量,体现了宋代词人对离别和思念的细腻描绘。
整首词以思念为主题,表达了对爱人远去的无奈和深切的情感。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离别的痛苦与对爱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真挚情感的追求。
诗中的“衡阳雁”象征什么?
诗人用什么手法表现对爱人的思念?
“泣归香阁恨”中“恨”字体现了什么情感?
以上内容为《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对学习和理解古诗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