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5:40
《苏幕遮 乡中上街求乞》
马钰 〔元代〕
舍家缘,须用斧。劈碎恩山,岂肯重修补。
猛烈灰心寻出路。自在逍遥,认个清闲处。
有因缘,方可悟。改变衣装,道服惟麻布。
莫讶乡中求乞去。灭尽无明,直上青霄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情感的割舍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意识到舍弃家庭关系(恩山)是必要的,决心不再重修旧好。诗中提到“猛烈灰心寻出路”,表现出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决绝与追求。选择了“自在逍遥”的生活方式,表明他渴望一种清闲的生活。通过因缘的觉悟,诗人选择了简单的麻布衣装,象征着对物质的放弃。最后,他不在意乡中乞讨的身份,反而以此自我解脱,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
马钰,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关其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道教思想及对自然的热爱。其风格多以清新、自然、恬淡著称,强调个人的内心感悟和对世俗的超脱。
此诗写于元代,社会动荡,士人失落,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自我内心的探索,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诗中的求乞象征着对物质的放下与心灵的追求。
《苏幕遮 乡中上街求乞》展现了马钰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哲学探讨。诗的开头以“舍家缘,须用斧”点明主题,表达了他对于家庭情感的释然与决绝。诗人选择放弃家庭的牵绊,意味着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与超越。接下来的“猛烈灰心寻出路”则揭示了他在生活中的挣扎与迷茫。与其在世俗中沉沦,不如选择一种更为自在的生活方式。
诗中提到的“改变衣装,道服惟麻布”,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摒弃,也是对精神追求的强调。麻布道服象征着简朴与清净,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与对道教理想的向往。而“莫讶乡中求乞去”,则是对社会偏见的反思,诗人以“乞”的身份自居,表明他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在最后一句“灭尽无明,直上青霄步”,诗人展示了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向往着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马钰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个人色彩。
整首诗表达了对于家庭、世俗感情的放下,以及对自由与内心觉悟的追求。诗人通过极简的生活方式,寻求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元代士人对传统价值的反思与对新生活方式的探索。
这些意象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内心的探寻,也反映了元代社会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反思以及对道教哲学的向往。
选择题:诗中所提到的“恩山”是指什么?
填空题:诗人选择的衣装是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灭尽无明”是指追求世俗的财富。(对/错)
对比马钰与李白的作品,马钰侧重于内心的探索与道教理想,而李白则常表达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两者在风格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对世俗的反思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