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哭吴都督》

时间: 2025-04-27 09:21:32

诗句

知己功名尽,伤心叩九阍。

余光留日月,遗恨满乾坤。

湖海门生谊,荆榛国士恩。

滔滔江水阔,万里独招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1:32

原文展示:

哭吴都督 夏完淳 〔明代〕

知己功名尽,伤心叩九阍。 余光留日月,遗恨满乾坤。 湖海门生谊,荆榛国士恩。 滔滔江水阔,万里独招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知己的功名已经消逝,我伤心地敲打着天门。 他的光芒如同日月般留存,但遗憾却遍布整个世界。 我们在湖海之间的师生情谊,如同荆棘中的国士之恩。 江水滔滔,江面宽阔,我在万里之外独自为他招魂。

注释:

字词注释:

  • 知己:指吴都督,即吴易,明末抗清英雄。
  • 功名尽:指吴易的功业和名声已经消逝。
  • 九阍:指天门,比喻朝廷或国家。
  • 余光:指吴易的遗留影响。
  • 遗恨:留下的遗憾。
  • 湖海门生谊:指作者与吴易的师生情谊,如同湖海般深广。
  • 荆榛国士恩:比喻吴易对国家的贡献如同荆棘中的国士之恩。
  • 滔滔江水阔:形容江面宽阔,比喻距离遥远。
  • 独招魂:独自为吴易招魂,表达深切的哀悼之情。

典故解析:

  • 九阍:古代神话中天帝的宫门,此处比喻朝廷或国家。
  • 招魂:古代习俗,为死者招回灵魂,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哀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完淳(1631-1647),明末清初诗人,字存古,号小隐,江苏吴江人。他是明末抗清英雄,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其诗作多表现忠贞爱国之情。吴易是他的老师,也是明末抗清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夏完淳在得知吴易牺牲后所作,表达了对老师的深切哀悼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对吴易的哀悼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知己功名尽”一句,既是对吴易功业的肯定,也是对其牺牲的哀痛。“余光留日月,遗恨满乾坤”则进一步以日月之光比喻吴易的遗留影响,而“遗恨满乾坤”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后两句“湖海门生谊,荆榛国士恩”和“滔滔江水阔,万里独招魂”则通过师生情谊和国士之恩的比喻,以及江水宽阔、独自招魂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哀悼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哀悼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知己功名尽,伤心叩九阍。”:知己的功名已经消逝,我伤心地敲打着天门,表达了对吴易牺牲的哀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 “余光留日月,遗恨满乾坤。”:吴易的遗留影响如同日月般留存,但遗憾却遍布整个世界,进一步强化了哀悼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3. “湖海门生谊,荆榛国士恩。”:我们在湖海之间的师生情谊,如同荆棘中的国士之恩,通过师生情谊和国士之恩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哀悼之情。
  4. “滔滔江水阔,万里独招魂。”:江水滔滔,江面宽阔,我在万里之外独自为他招魂,通过江水宽阔、独自招魂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哀悼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余光留日月”,以日月之光比喻吴易的遗留影响。
  • 拟人:如“伤心叩九阍”,将伤心之情拟人化,表达深切的哀痛。
  • 对仗:如“湖海门生谊,荆榛国士恩”,通过对仗强化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吴易的深切哀悼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月:比喻吴易的遗留影响。
  • 乾坤:比喻整个世界,表达遗憾的普遍性。
  • 湖海:比喻师生情谊的深广。
  • 荆榛:比喻国士之恩的珍贵。
  • 江水:比喻距离的遥远和哀悼的深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九阍”指的是什么? A. 天门 B. 地门 C. 人门 D. 鬼门

  2. 诗中的“余光留日月”比喻什么? A. 吴易的遗留影响 B. 吴易的功名 C. 吴易的遗憾 D. 吴易的哀悼

  3. 诗中的“湖海门生谊”指的是什么? A. 师生情谊 B. 朋友情谊 C. 兄弟情谊 D. 夫妻情谊

  4. 诗中的“滔滔江水阔”比喻什么? A. 距离的遥远 B. 江水的宽阔 C. 哀悼的深切 D. 遗憾的普遍性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文天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正气歌》文天祥:表达了作者的忠贞爱国之情。

诗词对比:

  • 《哭吴都督》与《过零丁洋》: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哭吴都督》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牺牲的哀悼,而《过零丁洋》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夏完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明史》:可以了解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夏完淳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祝英台近 秋旅搜箧,得故衣,怅然 祝英台近 壬寅七夕 祝英台近(次韵前人咏盘莲)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初夏 祝英台近 元夕后一日同雪持京少饮云臣斋头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其五 并序 祝英台近 其五 烧香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珠泪偷弹 生字旁的字 秋水芙蓉 疋字旁的字 针芥相投 重规袭矩 水字旁的字 民不安枕 父字头的字 当面出丑 孤胜 秦客 湮没不宣 又字旁的字 康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