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1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19:20
作者:王昌龄 〔唐代〕
类型:古诗词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身着荷叶制成的裙子,仿佛与荷叶融为一体,而她的面庞旁边则绽放着娇艳的芙蓉花。她在池塘中嬉戏,因荷叶遮掩而难以被看见,直到她唱歌时,才让人察觉到她的存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采莲”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青春与爱情,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常见于诗人对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结合表达。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759),字少白,号太真,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律和绝句。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采莲曲》创作于王昌龄的青年时期,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繁荣,文人墨客聚集,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诗人通过描写美丽的女子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采莲曲》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诗中通过“荷叶”和“芙蓉”两个意象,将女子的美丽与自然的景色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和谐美感。诗的开头“荷叶罗裙一色裁”,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的裙子如同荷叶一般,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接着“芙蓉向脸两边开”,则将女子的美态与花朵的娇艳相结合,增强了视觉的美感和情感的共鸣。最后两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更是通过听觉的细腻变化,展现了女子的灵动与活泼,反映出一种青春气息。
整首诗不仅在意境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层次,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极为细腻。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王昌龄的这首诗,虽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青春的赞颂,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生命的活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哪种花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A. 玫瑰
B. 芙蓉
C. 菊花
D. 兰花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荷叶罗裙”是指(__)。
判断题:诗中的女子被描述得很容易被人发现。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王昌龄及其作品的艺术魅力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