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9:1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9:13:19
为张僓赠阎使臣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哀哀献玉人,楚国同悲辛。
泣尽继以血,何由辨其真。
赖承琢磨惠,复使光辉新。
犹畏谗口疾,弃之如埃尘。
哀哀地献上美玉的人,楚国的人民同样感到悲痛与辛苦。
眼泪哭尽又流出鲜血,究竟怎样才能辨别那真实的情感呢?
幸好得到了琢磨的恩惠,使得这份情感焕发出新的光辉。
然而仍然害怕谗言的口舌,便将其抛弃如同尘埃一般。
这首诗提到的“玉”和“血”意象,常常象征着珍贵和痛苦。古代文化中,玉代表着美好和珍贵的情感,而血则象征着深刻的感情和牺牲。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谣言的无奈。
作者介绍:王昌龄(698年-759年),字少白,号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以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壮丽场景,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昌龄与阎使臣的友谊背景下,阎使臣可能是因某种原因而离开,诗人借此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对离别的哀痛。
《为张僓赠阎使臣》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作,王昌龄以深刻的情感描绘了友谊的珍贵和离别的痛苦。全诗通过“献玉人”与“楚国同悲”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暗示了即便身处不同的地方,友谊的痛苦与喜悦依然是相通的。接着,诗人通过“泣尽继以血”进一步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执着与真切的情感,甚至到了泪水流尽、血流出,显示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痛苦。最后,诗人虽承认友谊的光辉与美好,但仍对谗言心存畏惧,表现了在美好情感背景下的无奈与无助。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深邃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动与哲思,展现了王昌龄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哀痛,表现了在友情的光辉与谣言的阴影之间的挣扎与无奈。诗人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情的真谛与易逝,传达出一种对真挚情感的渴望和对谗言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献玉人”象征什么?
“泣尽继以血”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谗口”是指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